由國際社會學協會舉辦的全球性社會學學術會議。旨在探討社會學的理論和應用,研究一系列重大社會問題。在1962年第5屆大會之前是每3年舉辦一次,此後每4年舉辦一次,到1990年7月已召開瞭12次大會。

  第1屆世界社會學大會於1950年9月4~10日在瑞士蘇黎世與國際政治科學大會同時舉行。有30個國傢和地區的124人參加。會議主題是“社會學研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個體心理學在會上受到重視。

 第2屆大會於1953年8月在比利時列日舉行。有34個國傢和地區的281人出席。會議主題是“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群體沖突及其調停”、“社會學研究的發展”、“社會學傢的教學、職業活動和責任”。

  第3屆大會於1956年8月22~29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有57個國傢和地區的550人出席。主題是“20世紀的社會變遷”。與會西方學者認為20世紀的工業化已打破瞭階級壁壘,“中產階級”在西方管理者中已居主導地位。

  第4屆大會於1959年9月8~12日在意大利米蘭和斯特雷紮舉行。有55個國傢和地區的980人出席。主題是“社會和社會學知識”。大會十分註意社會學研究中的統計方法、實驗方法和數學方法。

  第5屆大會於1962年9月2~8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有51個國傢和地區的1030人出席。主題是“社會學傢、政治傢和輿論”、“發展社會學”及“社會學理論的性質和問題”。大會的中心議題是發展社會學與發展中國傢的關系。H.勒費弗爾關於《馬克思和社會學:1844年馬克思的思想》的報告,表明馬克思主義已深入到社會學研究之中。

  第6屆大會於1966年9月4~11日在法國埃維昂萊班舉行。有50個國傢和地區的2000多人出席。主題是“社會學的統一性和多樣性”、“國際關系社會學”,涉及社會學與意識形態的關系、社會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7屆大會於1970年9月14~19日在保加利亞瓦爾納舉行。有50個國傢和地區的4000人出席。主題是“當代社會和未來社會──預測和社會規劃”,著重討論瞭社會預測的數學模型和方法、不同社會規劃的比較研究。

  第8屆大會於1974年8月19~24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有82個國傢和地區的5000人出席。中心議題是“當代社會的科學和革命”。在大會的報告中,“工藝決定論”盛行,並抨擊瞭傳統的實證主義經驗論和結構功能主義。

  第9屆大會於1978年8月14~19日在瑞典烏普薩拉舉行。有111個國傢和地區近4000人出席。主題是“社會發展的道路”。大會關註發展中國傢的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經濟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受到普遍重視,反映瞭社會學中的跨學科研究趨勢。

  第10屆大會於1982年8月16~21日在墨西哥城舉行。有15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4200多人出席。總課題是“社會學理論和社會實踐”,會上深入探討瞭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的關系、連續性和非連續性問題。中國有兩名學者出席瞭大會。

  第11屆大會於1986年8月18~22日在印度新德裡舉行。有3000多位社會學傢參加。主題是“社會變遷──問題和展望”。現代社會面臨的許多實際問題成為這次大會辯論的中心。大會表明社會學在許多國傢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社會學還有許多新課題有待於研究和探討。

  第12屆大會於1990年7月在西班牙馬德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