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根據一定的研究假設,實行某項措施或施加某種影響,通過觀察、記錄、分析,發現和證實變數間或社會現象間的因果關係。實驗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發現以往未知或未加解釋的新事實;二是判斷社會現象間或變數間的因果關係,檢驗為某一理論所提出的假設。

  社會學實驗的一般特徵 社會學的實驗方法與日常所說的社會實驗有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進行的的。一般說來,社會實驗指根據一套社會思想所進行的一種社會實踐。例如,空想社會主義者R.歐文根據他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體系進行的實驗。社會學實驗與社會實驗也有兩點實質性的差異:①前者是一種研究方法,後者是一種實踐活動;②前者一般從理論角度對小群體進行研究,後者則常用於對社會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方案進行探索。

  16世紀自然科學的產生主要依賴於數學和實驗方法的發展。社會學中引入實驗方法是在20世紀初期。社會學的實驗與自然科學的實驗相比,具有一些明顯的特點:①實驗的對象是小群體和人,而不是物。實驗者與被實驗者是相互影響的。②研究的主題是社會現象或人的態度與行為,而不是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中的因果關系比自然現象中的因果關系要復雜得多,變量間的關系也要復雜得多。③難以控制。首先,實驗對象難以控制,人的思想與行為具有連貫性,實驗者很難將被實驗者置入一種理想的實驗環境中進行控制;倫理道德和法律條件的限制,實驗對象也常常不能被置於實驗室中進行控制。其次,實驗情景難以控制。例如,研究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智力發展的影響,就很難創造一種控制其他因素影響的環境。由於社會學中的實驗具有這些特點,盡管社會學創始人A.孔德早就倡導在社會學研究中采用實驗法,但這種方法的應用一直不太廣泛。據統計,1936~1978年,美國主要社會學雜志《美國社會學評論》發表的論文中,使用實驗方法的研究文章隻占2%。在已進行的社會學實驗中,實驗室實驗較少,較多的是實地實驗。

  實驗的類型 依據實驗的環境分為實地實驗和實驗室實驗。①實地實驗。在自然環境條件下進行的一種實驗。包括現場實驗和自然實驗兩種。現場實驗不控制實驗條件或外部變量,它通過控制實驗刺激,即施加自變量影響來觀察因變量的變化。現場實驗基本保持實驗對象的原有特性,不改變實驗對象的現場背景。它比實驗室實驗更接近於被研究對象的本來面目,但不如實驗室實驗嚴密和精確。自然實驗指研究人員不施加自變量去影響實驗對象的一種實驗,實驗者不幹涉實驗對象發生、發展的自然過程,隻是利用自然事件來觀察和測量他所需要的指標值。自然實驗相似於有結構的觀察,優點是完全不改變實驗對象的自然狀態;缺點是難以找到理想的實驗組和控制組,難以確定實驗對象的自變量和因變量,也難以精確測量觀測值,從而給假設驗證帶來困難。②實驗室實驗。在某種人工環境或實驗室中所進行的實驗。它的人為性很強,將實驗對象從普遍的自然環境中轉移到一個能夠獲得精確觀察值的環境中。與實地實驗相比,實驗室實驗具有更高的內在效度,但它的人為性使得實驗環境與自然環境差距很大,外在效度較低。

  依據實驗控制的嚴格程度可分為純實驗和準實驗。純實驗要求嚴格的控制,如嚴格控制實驗情景和研究變量,隨機分派實驗組和控制組等等。準實驗近似於純實驗,但它不滿足純實驗所要求的所有條件。

  其他常見的分類還有,依據是否設置控制組,可分為控制實驗與非控制實驗;依據證明假設的邏輯結構性質,分為平行實驗和連續實驗;依據實驗的目的,分為定性實驗和定量實驗。

  實驗設計 實驗類型與實驗設計密切相關,實驗設計又與實驗結果的精確性密切相關。社會科學中常用的實驗設計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①有前測和後測的一組設計。其設計圖式為

  實驗組:前測 刺激 後測 該圖式表示:要檢查刺激變量是否對因變量有影響,則應在引入實驗刺激之前和之後分別測量因變量(稱為前測與後測),然後比較前測與後測的數值,對它們的差異(或差分)進行分析。

  ②僅有後測的一組設計。這種設計的圖式為

  實驗組: ── 刺激 後測 這種設計無前測,最後是分析因變量正常狀態與後測的差分。

  ③僅有後測的兩組設計。其設計圖式為

  實驗組: ── 刺激 後測

  控制組: ── ── 後測 最後分析兩組後測值的差分。

  ④典型的實驗設計。其設計圖式為

  實驗組: 前測 刺激 後測

  對照組: 前測 ── 後測 最後分析每一組的前後測的差分,並比較兩組的差分。在古典實驗設計中,控制組和實驗組的實驗對象是隨機抽選的。一般說來,隨機選擇實驗對象的程序與抽樣調查的選擇程序是一致的。隨機選擇實驗對象,目的在於使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前測值上盡可能相同,並使一切影響因變量的因素盡可能相同。

  ⑤兩控制組設計。這種設計是為測量相互作用效應的。所謂相互作用效應是指前測和實驗刺激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綜合效應。例如,在一段時間間隔中進行兩次同樣的考試,那麼,第二次考試成績的提高,包含瞭學習因素和第一次考試的綜合作用。兩控制組設計包括一個實驗組和兩個控制組。其圖式為

  實 驗 組: 前測 刺激 後測

  控制組1: 前測 ── 後測

  控制組2: ── 刺激 後測

  典型的實驗設計和兩控制組設計是控制程度較高的設計。在自然科學和心理學的實驗中,通常要采用更為復雜的實驗設計。

  社會學研究中的實驗多為準實驗,且多采用簡單實驗設計。準實驗方法已廣泛用於組織社會學、工業社會學、教育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以及政策評估和小群體研究等方面。純實驗或控制程度較高的實驗設計隻是用於有關小群體中合作、競爭和從眾性行為的研究,以及電影、廣告、報紙對人們的態度及行為的影響等等。

  與社會學中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實驗的主要優點在於能夠更準確地檢驗理論假設,發現因果關系。主要缺點是:①實驗環境的人為性,即實驗對象被置於一種人造環境中,脫離瞭社會態度與行為發生的自然環境;②實驗過程的反應性,即實驗者影響被實驗者;③實驗對象的有限性,即實驗對象很難像社會調查那樣包括很多人,而往往隻是一個小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