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加爾佈雷思

  美國經濟學傢,新制度學派主要代表人物。1908年10 月15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先入安大略農學院學習,後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農業經濟學,1934年獲博士學位。此後相繼在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9441~1943年擔任美國物價管理局副局長。1945年任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團長。1949年重返哈佛大學任經濟學教授。1961~1963年任美國駐印度大使。1972年被選為美國經濟學協會主席。1975年從哈佛大學退休。主要著作有:《美國資本主義──抗衡力量的概念》(1951)、《富裕社會》(1958)、《新工業國》(1967)、《經濟學與公共目標》(1973)等。

  加爾佈雷思的學術思想具有一定的社會學分析特點。他在《新工業國》中認為,由於技術和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有著許多基本共同傾向:計劃替代市場;廠商和“技術專傢結構”力圖保持獨立性;由國傢來穩定物價和工資水平;國傢培訓人力的作用加強。這種觀點屬於社會發展趨同論。在《經濟學與公共目標》中,加爾佈雷思認為,資本主義經濟由兩大系統組成,即由少數大公司所組成的“計劃系統”和由眾多小企業與個體經營者所組成的“市場系統”。兩個系統相比較,前者有權力而後者無權力,故造成今日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他就此提出“新社會主義”的設想,主張積極提高市場系統的權力和能力,以縮減兩個系統間的不均等狀態;用政策促使計劃系統轉變目標,以適應公共利益。他還提出對兩個系統都要加以一定的經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