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反映現實的意識形式中兩個互相聯繫的方面,它們的統一構成人類所特有的語言思維形式。思維是人腦的機能,是對外部現實的反映;語言則是實現思維、鞏固和傳達思維成果即思想的工具。馬克思認為,語言是思維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現的要素;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

  語言是人們在社會勞動過程中,適應交流意識、傳遞資訊的需要而產生的。語言一經產生,又成為思維存在和發展的必要因素。按照И.Π.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原理,語言在人腦反映映外部現實的神經生理機制中,擔負著第二信號系統的職能。思維以抽象的形式間接地、概括地反映外部現實,而語言則是抽象思維活動的必要條件。語言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詞。它是在對客觀事物抽象概括的基礎上形成的。沒有詞(言語),間接的概括的抽象思維活動就不能正常進行。科學研究的實驗表明,頭腦中的思維活動是憑借簡化的內部言語進行的。甚至在利用電子計算機模擬人類思維的過程中,也離不開相應的人工語言符號系統。人工語言在現代科學思維中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語言是思維得以實現的工具,是思維存在的形式和表達思維的形式。思維成果憑借語言記錄、固定下來,又通過語言而得以表達和傳播,使它們代代相傳、代代積累,並使思維能夠在繼承以往成果的基礎上發展。

  思維和語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語言是現實的思維,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言的外殼又總是包含著思維的內容。思維的發展推動語言的發展,語言的發展又促進思維的發展。一般來說,語言的發展水平標志著思維的發展水平。但是,思維和語言又不是等同的,它們有各自的相對獨立性和特殊規律。

  語言思維是人類特有的意識形式,但它並不排斥人類直觀思維、動作思維和其他特殊類型思維。然而,思維決不能以赤裸裸的形式存在,它從一開始就受著物質的糾纏,任何類型的思維都有其物質外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