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

  中國清代文學傢、思想傢。字君直、稚存,號北江。江蘇陽湖(今武進)人,曾任翰林院編修、貴州學政、咸安宮官學總裁等職。著作有後人輯錄的《洪北江遺集》,其政論主要見於《意言》,其中《治平》、《計生》兩篇集中瞭他對人口問題的見解解。

  洪亮吉比T.R.馬爾薩斯初版《人口原理》還早5年就把人口增長過多看作是社會貧困的根源。他認為,治平之世戶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田和屋的增長速度,田與屋一般不過增加一倍,最多三、五倍,而戶口則常至十倍或二十倍,因此田與屋經常不足,戶口則經常過剩,“又況有兼並之傢,一人據百人之屋,一戶占百戶之田”(《洪北江遺集·治平》),難怪凍餓而死者比比皆是。他提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兩種:①“天地調劑法”,即任憑水旱疾疫等天災減少人口;②“君相調劑法”,即由統治者采取措施“使野無閑田,民無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種民以居之;賦稅之繁重者,酌今昔而減之;禁其浮靡,抑其兼並;遇有水旱疾疫,則開倉廩悉府庫以賑之”(同上書)。他主要著眼於限制人口增長和采取一些治標的措施,對解決問題的前景感到悲觀,認為人口增長而生計不足是必然趨勢;“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所以養人者原不過此數也”,“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而君相之所以為民計者亦不過前此數法也”(同上書)。洪亮吉的人口思想在近代中國學術界頗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