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

  中國戰國末期思想傢,先秦法傢的主要代表。韓國宗室,是荀子的門生,著述見《韓非子》一書。他最先從人口和財貨的關係來尋找社會變動的原因,並最早提出人口倍增問題,反對增殖人口。他把當時社會紛爭歸因於人口不斷增加,人口多而土地少,,財貨不夠分配。他指出:“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韓非子·五蠹》)。他主張減少非生產人口,增加財貨生產,用法治來抑制民爭;推行農戰政策,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他重“耕戰之士”,而貶“浮食之民”為社會蠹蟲,主張政府增加從事農戰的勞動人口,而“使商工遊食之民少”。他重視男耕女織的自然分工,認為固定的職業分工有利於提高勞動效率。他強調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必須盡力才能增收,“丈夫盡於耕農,婦人力於織紝則入多”(《難二》)。在他看來,人們的行為(包括生育行為)都受計算個人私利的“自為心”的支配,人們所以重男輕女,“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都由於人們以計算之心相待。此外,他還鼓吹極權政治和推行愚民政策,反對提高人口的文化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