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業作為社會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的一門社會學分支學科。

  起源和發展 工業社會學的形成和發展與美國工程師F.W.泰勒的“科學管理”、社會學傢G.E.梅奧的“人際關係理論”緊密聯繫在一起。泰勒在《計件工資制》(1895)和《工廠管理》(1903)等論文中,對如何提高工廠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出瞭新的主張。1926年起,美國哈佛大學商業管理研究所的工業研究部,在梅奧的主持下進行瞭連續220多年的研究,提出瞭“人際關系理論”。他們對芝加哥的西方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進行人際關系方面的試驗性研究,結果表明:工作小組是復雜的社會組織,是一個社會系統,它有一套嚴密的行為規范。非正式組織的因素在工人行動中起著重要作用,要使工人有良好的情緒,必須在工作小組內有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梅奧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在《工業社會中人的問題》(1939)、《工業文明中的社會問題》(1945)、《工業工人的失調》、《工業中的團體壓力》等著作和論文中。1947年開始,美國社會學傢H.G.佈魯默、W.E.穆爾等人,對以往的工業社會學進行瞭激烈的批判,認為工業社會學不應局限於研究企業內部的勞資關系,不能僅從人類學的角度和管理者的立場上研究。穆爾在他的《勞資關系與社會秩序》(1946)一書中,從“作為社會組織的工業”和“工業化社會學”兩個方面作瞭論述,前者從組織形式對企業的權限責任、職務的分擔、命令系統、人員的配置和晉升進行瞭研究;後者對職工的社會生活及與職工的角色結構的關系等作瞭研究。美國社會學傢D.C.米勒和W.H.福姆的《工業社會學》(1951),對工業與領導、工業中的競爭與合作關系進行瞭研究。他們認為,工業社會學是研究個人如何適應工廠這個社會組織和工業組織的。J.諾克斯的《工業關系的社會學》一書,論述瞭工業內部的人際關系、工業與社區、工業與社會等問題。他認為,工業關系就是指個人和群體在企業內外的各種人際關系,具體理解為工人、監工和工會負責人在工廠的角色扮演中的相互作用、摩擦與沖突。現代美國工業社會學代表E.V.施奈德的《工業社會學──工業與社區的社會關系》(1957),采納瞭T.帕森斯的結構功能分析理論,著重研究工業的社會結構、工會的社會結構、工業與社會等問題。

  工業社會學在蘇聯的形成和發展分為兩個階段:①從十月革命勝利到3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人在勞動組織中的作用、勞動力的結構及其發展趨勢、企業的勞動組織和科學組織、青年和婦女在生產中的地位、職工的休息等問題。②從60年代初開始,主要研究科學技術革命對工業企業及職工的影響,如何提高工人的科學技術水平及選拔和配備企業幹部;探索提高企業集體活動的效率和質量的途徑;分析職工與幹部的流動的原因,尋求相應的措施。1981年蘇聯召開瞭首次全國性工業社會學討論會,會議進一步明確瞭工業社會學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因素和社會管理杠桿,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展瞭工業社會學研究。主要內容有:工業發展對農民社會意識及農村社會結構的影響;工業發展與犯罪行為的關系;工廠內存在的特殊社會問題,如技術革新對傳統的車間內人與人的關系的影響,技術革新對工人意識、工人組織的影響,以及工業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等。

  中國早期的社會學工作者,在工業社會問題調查方面做瞭一些工作。1926年,陶孟和主持的社會調查所,對北京的手工業工人進行瞭調查;1927~1930年,先後對塘沽工人及上海工人傢計、北平舊式手工藝工人生活費及北平工人生計、華北鐵路工人和華北紡織工人工資待遇等問題作瞭調查。在這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陳達於1929年出版瞭《中國勞工問題》一書,這是中國城市勞工問題研究的第一本專著。1930年又出版瞭《上海工人生活程度的一個研究》、《塘沽工人調查》、《河北省及平津兩市勞資爭論的分析》、《中國勞工年鑒》等。1940年,史國衡對軍需工廠工人生活狀況進行瞭調查,寫出瞭《昆廠勞工》一書。書中附錄瞭田汝康著的《內地女工》,論述瞭當時女工進工廠的社會原因及她們對工業發展的作用。費孝通為《昆廠勞工》一書寫瞭“書後”,介紹瞭該調查的預定研究方案和調查社區的選擇,還分析瞭工作效率、社會分層、現代工業的病癥等問題。

  研究內容 工業社會學研究的內容比較廣泛,主要從兩個層次上進行研究:①把工業看作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從宏觀上研究工業與社會各方面的關系。如工業與人口,工業與傢庭,工業與社區,工業與教育,工業與環境,工業與科技,工業發展與社會變遷,工業發展對人們生活質量、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影響等。②把工業企業作為社會的細胞,從微觀上研究工業企業內部的各種社會關系、社會行為、社會因素。如企業內部的人際關系,企業中的初級群體、非正式群體,企業內部職工與幹部的積極性及他們對工作的滿意程度,職工的企業意識、安全感與工作效率等。

  與相鄰學科的關系 工業社會學與勞動社會學、工業心理學、管理心理學、企業管理學、工業經濟學等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勞動社會學研究的范圍更廣,除研究工業勞動外,還研究運輸業勞動、商業及其他服務性勞動等。工業心理學、管理心理學與工業社會學有密切關系,但前兩學科隻研究工業職工心理方面。企業管理學與工業經濟學都以工業為研究對象,後者突出研究工業經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