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唯識學派的重要概念。“三性”,亦稱“三自性”,指“遍計執自性”、“依他起自性”、“圓成實自性”。人們用名言概念普遍地計較、執著客觀世界為實有,謂之“遍計執性”。它被認為是謬誤。依他眾緣而得起的一切現象的自性謂之“依他起自性”。宇宙萬有,依眾緣而生起,都是“假有”,並非真實。即一切現象既無“人我”,又無“法我”。從而顯示出真假實性,取得所謂最真實最圓滿的認識,謂之“圓成實自性”。“三無性”,亦稱“三無自性”,相對於“三性”而言。“遍計執性”,體相都無,為為“相無自性”。“依他起性”,從“眾緣”生,非“自然”有,為“生無自性”。“圓成實性”,須有“凡夫”所妄執的“我”(主體世界)、“法”(客觀世界)二“性”,為“勝義無性”。所謂“三無性”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表達“三自性”的思想,兩者的意義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