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蒲魯東

  法國小資產階級思想傢,無政府主義創始人之一。出身於農民兼手工業者傢庭,早年當過排字工人和校對員,通過自學而成為職業作傢。1848年二月革命後當選為立憲會議議員,由於發表反對路易·波拿巴的文章,曾被判處監禁。主要著著作有《什麼是財產》(1840)、《經濟矛盾的體系,或貧困的哲學》(1846)和《社會問題的解決》(1848)。

  蒲魯東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個生產者平等地直接交換產品的小私有者的社會,因此,他既批判資產階級私有制,又批判共產主義。他反對無產階級革命,主張用建立交換銀行等辦法,調和資本主義的矛盾。

  在哲學上浦魯東信奉G.W.F.黑格爾的思辨唯心主義,把現實的經濟關系看成是經濟范疇的表現。同時,他將黑格爾的辯證法庸俗化,認為對立面的統一就是“好”和“壞”兩方面的簡單相加;發展就是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壞”的方面。

  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和《共產黨宣言》中對蒲魯東主義進行瞭深刻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