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食管的惡性腫瘤。以進行性吞咽困難,吐涎沫,胸骨後灼痛,嘔血,黑便,消瘦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發於40歲以上男性。中國食管癌呈地域性高發。常飲烈性酒和進食過於熱燙、硬、快者發病率高。中醫噎膈癥與食管癌近似。

  本病早期可無明顯癥狀,至出現明顯吞咽困難時,已多為中晚期,此時患者生存期約為9個月。結合病史及臨床表現,及時進行X線攝片,食管拉網脫落細胞檢查及食管鏡活組織檢查等可予確診。本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至為重要。食管癌多由由長期憂思鬱怒或飲食不當引起。氣滯血瘀,津液不得正常佈達,凝而為痰,頑痰瘀血,膠結不化,遂成噎膈重證。

  食管癌早期手術常可達根治目的。術後配合放療或中醫藥治療,則遠期療效更好。對無手術指征及晚期患者,可采用中西醫結合或中醫藥為主的治療方法。臨床多采用辨證論治與專方專藥相結合的方法。常見證型有:①肝氣鬱結。證見咽及咽以下部位噎塞不舒,有異物感,甚則食後感到梗阻,頻頻噯氣,嘔逆,口苦脅脹,頭暈目眩,煩躁失眠,舌淡紅,苔白或薄黃,脈弦細。治宜疏肝散結,方用逍遙散合旋復代赭石湯加減。②瘀血凝滯。證見胸膺疼痛,吞咽困難,大便幹結,小便黃赤,形體消瘦,肌膚甲錯,舌質紅絳,邊尖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治宜活血化瘀為主,方用桃紅四物湯、膈下逐瘀湯加減。③脾虛痰濕。證見痰涎壅塞,食入梗阻或下咽困難,頻吐粘膩涎沫,舌質淡,苔白膩,脈細弦。治宜健脾化痰為主,方用六君子湯合大半夏湯、旋復代赭石湯化裁。④熱毒傷陰。證見吞咽困難,胸背灼痛,顴紅,色枯,大便秘結,五心煩熱,舌紅絳少津,苔薄黃或光剝,脈弦細而數。治宜養陰清熱,解毒化瘀,方用沙參麥冬湯合通幽湯加減。⑤氣血兩虛。證見久病體衰,形體消瘦,吞咽困難,食入即吐,乏力短氣,面色㿠白,形寒肢冷或足跗浮腫,舌淡,苔白,脈細無力。治宜補益氣血,解毒散結,方用八珍湯加味。

  在辨證治療的同時,可配合使用部分專方專藥。如中國中醫研究院的抗癌乙片;湖南的楤龍黃金湯;安徽的消癌3號散;上海的3號方、開道散、龍虎白蛇湯等。治療食管癌的常用中藥有硇砂、山豆根、半枝蓮、黃藥子、石見穿、幹蟾皮、龍葵、苦參、鬼針草、天葵子、急性子、山慈姑、夏枯草、海藻、木鱉子、穿山甲、莪術、白花蛇舌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