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法之一,治療肺虛證的方法。又稱養肺。肺的主要功能有主氣(主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外合皮毛、開竅於鼻。肺虛證常表現出呼吸、鼻、咽,以及皮毛方面的異常,常見咳而短氣,倦怠懶言,聲音低怯,常自汗出,或咳嗆氣逆,痰少而粘,鼻咽乾燥,痰中帶血等癥。補肺能使肺氣充盛,肺體滋潤,增強肺的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等功能,治療由肺虛所致的各種病證。常用的補肺藥物有人參、黨參、黃芪、沙參、麥冬、百合等。肺虛證主要有肺氣虛和肺陰虛,補肺法可分補肺氣與養肺陰陰。

  補肺氣 適用於治療肺氣虛證的治法。證見咳而短氣,倦怠懶言,聲音低怯,面色少華,畏風形寒,自汗出,舌淡苔薄,脈虛弱等。常用補肺湯治療。若肺氣虛,以自汗出為主癥,宜益氣固表,用玉屏風散治療。

  養肺陰 適用於治療肺陰虛證的治法。證見咳嗆氣逆,痰少而粘,或痰帶血絲,口幹鼻幹,咽喉幹痛,或咳痰帶血,口咽幹燥,聲音嘶啞,形體消瘦,甚則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舌紅少津,脈數,常用清燥救肺湯或百合固金湯治療。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肺中所需津氣,要靠脾運化水谷精微來供給。所以肺虛證可用補脾的方法治療,方用四君子湯等。稱“培土(脾)生金(肺)”法。肺司呼吸,腎主納氣,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腎的納氣作用協助,肺氣久虛易傷及腎氣,肺腎雙虛需補肺氣與補腎法配合使用。常用人參胡桃湯治療。肺陰虛可損及腎陰,腎陰虛,陰液不能上承於肺,皆可出現肺腎陰虛,補肺陰宜與補腎陰配合使用。也可用百合固金湯治療。

  臨床註意事項 寒邪外侵,邪熱或痰濁壅肺所致的咳嗽,氣喘,汗出等癥,不宜用補肺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