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捏拿患者背部脊中線的推拿方法。又稱捏脊。多用於治療小兒疳積等病證。早在晉代《肘後方》中已提到用捏積治療腹痛,並簡略地介紹瞭操作方法。本法在歷代推拿著作中記述不多,但因其方法簡便,效果顯著,在民間廣泛流傳。

  方法 捏積前使患者暴露背部,如為小兒則令其俯伏母膝或俯臥床上。在小兒捏積之前,先用手掌在其背上循捏積的部位輕輕由上至下,由下至上按摩數遍,以放鬆肌肉。操作法分為兩類:一類為為三指捏法,用雙手的拇、食、中三指撮捏背上皮膚並向上推進,從脊骨尾端(魚尾或長強穴)直至第七頸椎脊突下(大椎穴)(圖1)。為瞭加強刺激,可以每撮捏三次,捏起脊上皮膚向上用力提拉一次(即捏三提一法)。也可根據不同病情選擇按揉背部近脊中線的穴位(膀胱經第一側線上的有關俞穴)。另一類是二指捏法,將雙手握成空拳狀,用食指中節撓側緣頂住皮膚,拇指羅紋面與食指中節用力捏拿住脊上皮膚,邊捏邊向上緩緩推進(圖2)。

圖1 三指捏積法

圖2 二指捏積法

  在操作時,可根據不同病證或補或瀉。補法順督脈經氣而行,由下向上捏;瀉法迎督脈而行,由上向下捏脊;平補平瀉則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反復數次。撮捏皮膚不可過緊。

  作用 捏積有調整陰陽、健脾和胃、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等作用。已發現捏積可調節疳積患兒的血清胃泌素含量,促使患兒增強食欲,增加體重,改善脾胃功能。其他兒科病證如小兒先天不足、身體虛弱等,也可用此法健體。對小兒脾虛腹瀉、佝僂病、遺尿、虛喘也有較好的療效。在現代,捏積療法也應用於成人,如調整婦女月經紊亂、治療高血壓、改善肺功能、消除肺部炎癥、治療慢性胃炎等。

  捏積時要求環境安靜,室溫適宜,術者精力集中以及手法適度。一般每日一次,七日為一療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