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個臟器的合稱。腑,在《內經》中寫作“府”,有府庫的意思。六腑的基本功能是受納、消化飲食物,並分別清濁、傳送糟粕。具體地說,飲食物入胃,經胃的腐熟,下移腸道,小腸進一步消化,並泌別清濁,吸收其中之精微物質。膽排泄膽汁入小腸中以助消化。大腸接受小腸中的食物殘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其餘的形成糞便排出體外。殘餘的水液通過腎的氣化作用形成尿液下輸於膀胱。三焦在其中起聯繫作用。六腑配和,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轉輸和排泄。腑與髒通過經經脈連屬,功能上相互配合,從而構成瞭臟腑之間的密切聯系。腑為表屬陽,臟為裡屬陰。其中膽與肝、胃與脾、小腸與心、大腸與肺、膀胱與腎、三焦與命門,構成表裡關系。

  因六腑以下行、通暢為順,故病變主要表現在氣機上逆、氣機阻滯、消化障礙、清濁不分、小便不利、大便不通等方面。六腑之間,一腑有病,可以影響他腑之病,腑有病也可影響臟為病。對六腑病變的治療以“通”為大法,如和胃、泄膽、通腸、利尿等。若六腑病及五臟,必須臟腑同治。

  六腑為表屬陽,五臟為裡屬陰,腑病及臟、表病及裡、陽病轉陰,表示病情加深加重。六腑有病,及時調治,便可防微杜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