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臨床以典型的發熱、低血壓休克、少尿、多尿、恢復五期病程經過,以及早期出現疫斑或腔道出血,球結膜水腫,皮膚“三紅”(指面、頸、上胸),粘膜“三紅”(指球結膜、咽齶、舌),甚者頭、腰、眼眶痛(俗稱“三痛”),尿中出現蛋白並迅速增加等為主要表現。本病疫情分佈主要在亞洲,其次是歐洲、非洲,美洲僅有少數病例。中國古代無此病名,屬於疫病(含溫疫、寒疫、濕熱疫)範疇。

  本病是自然疫源性傳染疫病,具有較明顯的景觀特點點,中國主要發生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區,分佈在多水帶、豐水和過渡的農業區和東北林區。耐濕性較強的黑線姬鼠和褐傢鼠是疫區景觀中繁盛的動物群,為本病的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源。本病四季均可發生,但有明顯的季節性流行特點,中國流行高峰季節一般在11月至次年1月、4~6月。在自然情況下,不同年度流行強度有較大的波動,有明顯的周期性變化,本病的人群分佈以男性青壯年農民和工人為主,其他人群也可發病。傳播途徑主要是動物傳人和動物間的傳播,人與人之間一般不傳染,但孕婦可能傳給胎兒。人和動物感染本病毒後可獲得較穩定而長期的免疫能力。主要宿主動物數量增多和攜帶病毒率高,是本病主要流行因素。科學滅鼠是目前預防和控制本病流行的主要手段。

  病因病機 中醫從審證求因出發,認識到本病病因為疫毒,其屬性有熱、濕、寒三種,三者可相互兼夾,也可偏重其一。在病程中可相互轉化,也可始終如一。在不同地區,不同的地理、氣候、人群等條件下,會引發不同的臨床證型。其致病特點除分別具有熱、濕、寒等邪毒的普遍性質外,還有好犯血絡和易損少陰心腎的特性。由於血絡受損必留瘀,少陰受損必致虛,故瘀與虛又成為本病病理產物性病因。

  本病多因感受疫毒後,在寒冷、饑餓、極度疲勞等因素影響下,機體抵抗力一時性降低而發病,既病之後,疾病的輕重、順逆及證候演變,常決定於正邪雙方的狀態和病邪的屬性。一般來說,感邪輕者病輕,常出現越期現象(即不出現低血壓休克期或/和少尿期或/和多尿期),多順證;感邪重者病重,常難越期,多逆證。以熱邪為主者,發為溫熱證,按衛氣營血傳變;以寒邪為主者,發為傷寒證,按六經傳變;以濕邪為主者,多發為濕熱證,按三焦傳變,初期濕偏盛在表,狀類傷寒,中期熱偏盛留連三焦。這三種傳變模式在發熱期最為明顯。至低血壓休克期以後則“三途同歸”,病機演變大體相同。

  診斷及治療 流行性出血熱尚無特異性的診斷方法,主要根據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方面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作出診斷。中醫治療,則是在西醫液體療法的基礎上進行辨證論治。

  診斷要點 流行性出血熱的診斷要點:①流行地區、流行季節的急性發熱病人;②癥狀、體征見有“三紅”、“三痛”、疫斑、球結膜水腫、腎區叩擊痛;③尿中有蛋白並迅速增多;血小板減少、出現異型淋巴;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血清特異性IgM和IgG抗體陽性。

  治療 流行性出血熱的典型患者按病程發展,一般可分為五期,但並非所有病人都全經過,輕型患者可無低血壓和少尿期。故治療流行性出血熱主要是依據各期出現的病理變化,對癥治療。

  ①發熱期。證見壯熱,煩渴引飲,煩躁不安,甚或神昏譫語,斑疹密佈,鼻衄或咯、尿、便血,舌紅,脈數,為溫熱證,邪由衛分內傳氣、營、血分,宜清熱解毒,用銀翹散、清瘟敗毒飲、犀角地黃湯等加減。初起惡風寒,壯熱無汗,或寒熱往來,舌質紅,苔白膩,脈弦滑數,為傷寒證。邪在太陽少陽,宜溫散和解,用柴胡桂枝湯,大、小柴胡湯;邪入陽明,熱、渴、汗出、脈洪大、腹滿便閉者,治宜清熱通腑,用白虎湯、承氣湯加減。初起身熱不揚,惡心嘔吐,午後發熱增高,微惡寒,胸悶脘痞,舌質紅,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者,為濕熱證,宜除濕透熱,按表裡濕熱之偏勝采用柴胡桂枝湯合三仁湯或達原飲、連樸飲加減。

  ②低血壓休克期。證見體溫時降時升,伴血壓下降,發熱期諸證仍存,精神萎靡,頭昏乏力加重,四肢發涼,脈細弱,為陽氣鬱閉證,用四逆散加減以宣鬱開閉。邪熱內陷,證見高熱煩渴,面紅目赤,神昏譫語,躁擾如狂,或見吐血、衄血、斑疹,舌紅絳,苔焦黃,脈沉狀,用白虎承氣湯、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凡清熱解毒開竅。氣陰欲脫,證見面色萎黃,精神萎靡,煩躁,呼吸迫促,口渴,肢冷,舌紅,脈細數,用生脈飲口服或參麥針100毫升加入當用液體中靜脈滴註(100滴/分),或參麥針50毫升靜脈推註,每15~30分鐘重復一次,至脫象解除,血壓復常為止;陽脫,證見面色蒼白,唇紫,息促氣短,四肢厥冷,神志恍惚,脈微欲絕。用四逆湯、參附龍牡湯加減口服,或參附針、參附青針20~40毫升靜脈推註,15~30分鐘重復一次,至脫象解除,血壓復常為止。

  ③少尿期。證見腹痛如刺,拒按,便秘,尿少,舌紅絳為瘀熱內結,下焦不通,當瀉下通瘀,用桃仁承氣湯、增液承氣湯、導赤承氣湯合方化裁。濕熱壅滯,尿少而瘀象不顯者,選用宣清導濁湯合茯苓皮湯。水熱瘀互結,三焦俱閉,證見頭身腰痛,浮腫,尿少,食少,嘔逆,舌紅,苔膩,當在逐水、除濕、攻瘀、清下的同時,宣上焦,運中焦方能令三焦氣機斡旋而下焦得通,二便得暢,選用大陷胸湯、桃仁承氣湯、抵當湯、三拗湯等合方加減。尿少、午後低熱,心煩口渴,舌紅少津,為濕熱傷陰證,用豬苓湯加味。

  ④多尿期。邪毒未盡,正氣未復之證。氣陰兩虧者用參麥飲、澤參丸、增液湯、益胃湯、補中益氣湯等加減以扶正,五苓散、梔子豉湯等利濕清熱。陰虧熱鬱者用知柏地黃湯。腎氣不固者用固腎湯、金匱腎氣丸等。

  ⑤恢復期。大多以虛證為主。可根據陰陽氣血虧損的不同程度,酌情調理。

  在五期病程中出現危重並發癥時,當中西醫結合積極搶救。如肺水腫出現暴喘危證,加用酚妥拉明。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繼發纖溶亢進出現大出血時,用犀角地黃湯(或犀角地黃針、涼血止血口服液)加用抗纖溶的西藥等。

  本病重型患者約占20%,危重並發癥多。西醫目前尚無針對病原的藥物。中醫在汲取西醫液體療法及部分對癥療法的基礎上進行辨證論治,尤其在救治重證休克和急性腎功能衰竭方面,療效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