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按類編次的重要古傳本。或稱《黃帝太(泰)素》,簡稱《太素》。全書共20卷,內含20篇。成書年代不詳,但可能更接近《內經》原貌。康初楊上善(約571~670)對《太素》進行瞭一次校定和整理,詳加註釋,將原20卷擴為30卷,楊氏《太素》雖將《素問》、《九卷》(即《靈樞經》)合二而一,但不輕易移易原文,也無今本《內經》中王冰補入的七篇大論,可能接近古本《內經》的原貌。但自宋以後,《太素》殘缺不全,頗多亡佚,現存蘭陵堂仿宋嘉祐本、清刻本、影宋抄本、日刻刻本、日本影抄卷子本等,1955年以後有影印本(以上版本均有不同程度的殘卷);又日本影寫仁安二年(宋乾道三年;1167)舊抄本佚損也較重。1971年日本盛文堂漢方醫學頒佈會又將日本最後發現的《太素》卷16、卷21及卷22中的兩篇排印刊行,題名為《(缺卷復刻)黃帝內經太素》,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收藏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