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安全有效地用藥而規定在用藥期間所禁止和註意的事項。包括配伍禁忌、證候禁忌、妊娠禁忌和飲食禁忌。

  配伍禁忌 即在配伍用藥時應避免有些藥物一起使用,以免降低、破壞藥效或產生劇烈的毒副作用。十八反和十九畏所包括的藥物即屬配伍禁忌的藥物。

  證候禁忌 指某種藥物對某些病證有害而應禁忌。如麻黃辛溫,發發散風寒,宣肺平喘,適用於外感風寒,肺氣不宣,氣喘咳嗽,若呼多吸少,攝納無權,肺腎虛喘者,則忌用。除極少數藥性和平的藥物外,一般藥物多有證候禁忌。

  妊娠禁忌 某些藥物有損害胎元、影響胎兒發育或引起流產等毒副作用,屬於妊娠禁忌。根據藥物對胎兒及母體損害程度的不同,可分為禁用與慎用兩類。①禁用藥:多屬於毒性較強或藥性猛烈的藥物,一般不能使用。如巴豆、商陸、千金子、芫花、雄黃、砒霜、鉛丹、硫黃、硇砂、烏頭、附子、關白附,幹漆、水蛭、虻蟲、麝香等。②慎用藥:多屬於通經祛瘀、破滯行氣、滲泄滑利、辛熱燥烈、鎮降或湧吐等類藥物,一般應盡量避免應用,非用不可時,須酌情使用。如當歸尾、蘇木、桃仁、紅花、蒲黃、五靈脂、沒藥、牡丹皮、穿山甲、王不留行、馬鞭草、皂角刺、劉寄奴、三棱、莪術;大黃、芒硝、鬱李仁、枳實、厚樸、檳榔、鬱金;瞿麥、白茅根、木通、通草、薏苡仁、滑石、葶藶子;幹薑、肉桂、半夏、天南星、皂莢、代赭石、牛黃、瓜蒂、膽礬、槐花、蟬衣等。

  飲食禁忌 指服藥期間應禁忌某些食物。又稱食忌、忌口。食物與藥物同樣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因此,除平時根據體質及季節進行調養外,患病期間尤當註意飲食禁忌,以免食物與藥物性能相拮抗,抵消治療作用;也避免食物性能與疾病性質相抵觸,而使病情惡化。《靈樞·五味篇》中有“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的記載。飲食禁忌總的原則是忌食生冷、油膩、腥膻及有刺激性的食物。根據病情不同,飲食禁忌又有區別。如寒性疾病忌食瓜果生冷食物;熱性疾病忌食辛辣油膩食物;虛性疾病禁食清泄寒滑食物;實性疾病禁食溫補固澀食物;肝陽上亢、煩躁眩暈者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熱助陽之品;胸痹心痛者忌食肥肉、動物內臟等油膩高脂食物;肺癆咳血、肺癰吐膿者忌食辛辣燥烈刺激性食物;消化不良,脾胃虛弱者忌食油炸粘膩、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濕熱黃疸、脅痛口苦、濕熱泄痢者忌食肥肉油膩生冷食物;腎病水腫者忌食鹽、堿太多和酸辣太過的食物;口腔糜爛者忌食油炸及炒花生、瓜子等香燥食物;痔瘡、肛裂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瘡瘍、風疹、濕疹等皮膚病及過敏性哮喘、紫癜等病者忌食魚、蝦、蟹、豬頭肉、豬蹄、雞、鵝、羊、韭菜、芥菜等發物。此外,古代文獻記載:甘草、黃連、桔梗、烏梅忌豬肉;薄荷忌鱉肉;丹參、茯苓、茯神忌醋;鱉甲忌莧菜;常山忌蔥;地黃、何首烏忌蔥蒜、蘿卜;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蜜反生蔥;柿反蟹等。均應作為飲食禁忌的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