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8周以後娩出的胎體。而妊娠8周前娩出的胎體稱為胚胎,此時期重要器官逐漸形成。在胎兒期各器官進一步發育成熟。孕期在妊娠28周以前胎兒娩出的現象稱為流產。孕28~37周前娩出的現象稱為早產。孕37~43周前娩出的現象稱為足月產。

  胎體發育特徵 妊娠全程約280天,臨床上以末次月經的第一天作為妊娠的開始。以28天(4周)為一個妊娠月,妊娠全程共10個妊娠月(280天),在妊妊娠過程中,胎體逐漸發育成熟(見圖)。

  4周末 即受精後2周,受精卵已進入子宮壁,並開始發育。

  8周末 胚胎已初具人形,頭的大小幾乎占整個胎體的一半。可以看出眼、耳、口、鼻、四肢已具雛形。早期心臟已形成,且有心臟搏動(超聲顯像可以看出)。

  12周末 外生殖器已發育,多可辨認男女。已長出指(趾)甲。腸管已有蠕動,可有吸收葡萄糖的能力。

  16周末 外生殖器已有性別分化。頭皮已長毛發,皮膚色紅,光滑透明。孕婦有自覺胎動,胎兒已開始呼吸運動。

  20周末 全身有毳毛。臨床可聽到胎兒心音。若胎兒此時排出母體,有心跳、呼吸、排尿及吞咽功能。

  24周末 各臟器均已發育,皮下脂肪開始沉積,但皮膚仍有皺紋。

  28周末 胎兒身長約35cm,體重約1000g。皮下脂肪沉積不多,皮膚色紅,有時可見皮脂。可以有呼吸運動。若娩出能啼哭,但生活力弱,若具備良好條件,加強護理,有可能存活。

  32周末 胎兒身長約40cm,體重約1700g。面部毳毛已脫。生活力尚可,此期出生的嬰兒若受到適當護理,可以存活。

  36周末 身長45cm,體重約2500g。皮下脂肪發育良好,毳毛已大減少,指(趾)甲已達指(趾)尖。出生後能啼哭及吸吮,生活力良好,此時出生可以存活。

  40周末 胎兒已成熟,身長約50cm,體重約3000g以上。皮下脂肪發育良好,外觀豐滿,皮膚粉紅,脊背部仍有毳毛,指(趾)甲已超過指(趾)端。男性胎兒睪丸已下降至陰囊,女性胎兒大小陰唇發育良好。出生後哭聲響亮,吸吮動作強烈,生活力強,能很好存活。

  胎頭的特點 胎頭是胎體的最大部分,也是胎兒通過產道最困難的部分。胎頭的大小、方位、俯屈程度、硬度及分娩時通過產道的先後均可影響分娩過程。胎兒頭顱由兩塊頂骨、兩塊額骨、兩塊顳骨及一塊枕骨構成。顱骨間的縫隙稱為顱縫。兩個顱縫交界處較大的空隙稱為囟門。顱縫與囟門均有軟組織遮蓋,這使骨板有一定的活動餘地,使整個胎頭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分娩過程中產力和產道的壓力加在胎兒頭上,顱縫邊緣輕度重疊,使頭顱變形以便適應產道完成分娩。

  現可應用超聲測量胎頭兩個頂骨隆突間的距離即雙頂徑(BPD)來估計胎齡、胎兒體重及成熟度。用B型超聲測量的BPD正常值見表。

胎頭雙頂徑的B型超聲正常值

  胎兒的身長體重 胎兒身長(cm)在孕5個月以前按月份的平方估算,如孕4個月胎兒身長應為42即16cm;5個月以後則以月份乘以5來估算,如孕7個月,胎兒身長應為35cm。至於胎兒體重,尚無比較明確的估算方法。

  胎兒的生理特點 卵受精後,植入子宮壁,胚胎、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發育,發育過程有許多特點。

  營養 其營養供應一般可分三個階段:①吸收:植入前孕卵(受精卵)可以小量吸收輸卵管液及宮腔液。②組織營養的傳遞:在有效胎盤循環建立之前,早期胎盤和蛻膜之間進行胚胎發育所需要的物質和代謝物交換。③血液營養的傳遞:第二個月末胎盤循環建立以後,通過胎盤從母體取得營養並將代謝物經母體排出。

  循環系統 一條臍靜脈攜帶來自胎盤的含氧較高、營養物質較為豐富的血液,送入胎體,走向肝臟,有一分支進入肝臟與門靜脈吻合,末支即靜脈導管通下腔靜脈。胎兒出生後胎盤循環停止,臍靜脈閉鎖成為肝圓韌帶;臍靜脈的末支靜脈導管亦失去其作用,閉鎖後成為靜脈韌帶。二條臍動脈來自髂總動脈,含有來自胎兒的氧分壓較低的混合血,註入胎盤,與母血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出生後,臍動脈閉鎖,與相連的已閉鎖的腹下動脈形成腹下韌帶。胎兒肺動脈幹與主動脈弓下行部之間有動脈導管,右心室流出的血大部分經此進入主動脈。胎兒出生肺循環建立後,肺動肺血不再流入動脈導管,導管閉鎖成為動脈韌帶。卵圓孔位於左、右心房之間,血液經此由右心房進入左心房。胎兒出生後開始自動呼吸、肺循環建立,胎盤循環停止,循環系統血液動力學發生顯著變化,左心房壓力增高,右心房壓力下降,故卵圓孔在出生後數分鐘開始關閉;大多數嬰兒於出生後6~8周完全閉鎖。也有少數終生不閉鎖,但很少有臨床癥狀。

  血液系統 胎體的血循環約於受精後3周建立,此時紅細胞主要來自卵黃囊。妊娠10周後肝臟為紅細胞的主要生成器官。3個月時脾臟開始生成紅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同時又能破壞紅細胞,至5個月造紅細胞和粒細胞功能降低至消失,而造淋巴細胞的功能保持終生。3個月後骨髓逐漸有造血功能,妊娠足月時90%紅細胞是由骨髓產生。新生兒紅細胞數為500萬~600萬/mm3,白細胞在妊娠2個月後即出現於胎兒循環中,足月時可高達1.5萬~2萬/mm3

  呼吸系統 胎兒氣體交換在胎盤進行,胎兒出生前已有呼吸道、肺循環及呼吸肌的發育。用超聲技術檢查,孕11周即可觀察到胎兒胸壁活動,孕16周胎兒有呼吸運動,其強度可使羊水進出呼吸道,這有使肺泡擴張及生長的作用。呼吸次數每分鐘約30~70次。當胎兒在子宮內缺氧時,正常呼吸可暫時停止或出現大喘息活動。

  胃腸系統 16周時胃腸功能基本建立。胎兒可以吞咽羊水、小腸有吸收氨基酸、葡萄糖及其他可溶性營養物質的能力。妊娠晚期時,若胎兒在子宮內嚴重缺氧,腸蠕動可增加,肛門括約肌松弛,胎糞排泄於羊水中,使羊水染成黃綠色,臨床上常利用此點以監測胎兒在宮內的健康情況。

  泌尿系統 腎臟發育相對不夠成熟,在11~14周就有排泄功能。曾發現14周胎兒膀胱內有尿液,通過超聲技術測膀胱容量,測胎兒尿量,知30周時胎兒尿量每小時10ml,臨產時每小時增加到27ml,每日約65ml,故妊娠後半期胎兒尿成為羊水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新生兒腎小球濾過率隻有成人的8%。

  中樞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比較復雜,開始很早,但速度很慢。自26周開始有少數腦回,以後逐漸增多。腦在出生後前二年仍繼續發育。神經管於第8周閉合,若不閉合則造成開放性神經管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