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常見的、以心境的高漲或低落為基本癥狀的精神障礙。情緒高漲伴有聯想加速、活動過多、話多和誇大,這稱為躁狂發作或躁狂癥。情緒低落時,伴有悲觀、缺乏樂趣、缺乏精力以致動作和思維遲鈍,這稱為抑鬱發作或抑鬱癥。患其他精神病或軀體疾病時發生的抑鬱或狂躁發作稱為繼發性情感性精神病。以情感癥狀為原發者稱為原發性情感性精神病。一般提到的情感性精神病多指原發性。首次發病多在16~30歲。躁狂的抑鬱可以單獨發作,也可以交替發作,因此本病又稱為躁狂抑鬱性精神病或躁狂抑鬱癥,或或簡稱躁鬱癥。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者稱為雙相情感性精神病;反復出現抑鬱發作而無躁狂發作者稱為單相情感性精神病,或稱為單相抑鬱癥,內源性抑鬱癥。僅有躁狂發作的病例十分少見,且在躁狂發作之前或後常有短暫的情緒抑鬱或心境惡劣;因此,這類病例也劃歸為雙相。有些患者在一次發作中既有躁狂癥狀也有抑鬱癥狀,這類發作稱為混合型。躁狂與抑鬱交替出現的稱為循環型。有些患者的躁狂發作和抑鬱發作轉變得很快,一年內可轉變3次以上,這類發作稱為快速循環型。躁狂或抑鬱發作可持續幾周、幾月、甚至幾年,但兩次發作之間的間歇期精神活動完全正常。患者雖然多次復發,但不導致精神衰退。自殺是對抑鬱癥患者的最大威脅。若能及時診治,意外當可防止。

  病因 本病的病因還不很清楚。原發情感性精神病有陽性傢族史者占23~29%,甚或更高,因而推測它可能同遺傳有關。傢系調查發現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親屬中該病的患病率比一般人口高10~30倍;而且與患者血緣關系越密切,患病率越高。這更使人們相信情感性精神病同遺傳有關。雙生子研究發現單合子雙生子的同病率為67~79%,而雙合子的同病率隻有15~20%。寄養子研究發現患情感性精神病的寄養子的生身父母的該病患病率比正常寄養子的生身父母高,而生身父母患情感性精神病的寄養子的該病患病率比生身父母正常的寄養子高。這些資料強烈支持遺傳因素在情感性精神病發病中的作用,但遺傳方式尚不清楚。有些作者發現雙相情感性精神病在雙相患者的親屬中比在單相患者的親屬中更常見。單合子雙生子雙相情感障礙的同病率比單合子雙生子單相情感障礙的同病率高。這些資料表明,雙相和單相情感障礙的遺傳方式不同。有人發現雙相情感性精神病為與色盲有關的X染色體伴性遺傳,有人用DNA重組技術和連鎖分析方法發現雙相情感性精神病基因可能位於第11號染色體短臂;但這些均未得到其他作者證實。

  人格在情感性精神病的病因中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具有輕躁狂素質的人表現開朗、熱情、進取心強、精力充沛、樂觀、常有輕度的情緒高漲,這類人容易發生輕躁狂或躁狂癥。具有抑鬱素質的人表現沉靜、嚴肅、遇事認真,多愁善感,遇到挫折容易消極,常有輕度的抑鬱情緒,這類人容易發生抑鬱癥。具有環性素質的人兼有上述兩種素質的特征,而且兩種素質交替出現,這類人容易發生躁狂抑鬱癥。有證據表明,在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親屬中,上述素質也較多見。但素質除同環境影響有關外,還同遺傳有關;而且上面所說的素質,實際上可能就是一類輕性情感性精神病的表現。雙相患者的體型多為矮胖型。雖然這種體型不可能是病因,但可能同情感性精神病的病因有某種聯系。

  有人認為兒童期的體驗,尤其是失去母愛或者父母對子女缺乏關心或保護過分,同抑鬱癥的發生有關,但證據還不充分。

  有半數以上的患者在發病之前有精神因素,如突然的災難、失去親人、失戀或婚姻不滿意、工作問題以及人際關系緊張等,或者有軀體因素,如感染、中毒、分娩或內分泌障礙等。這些因素可能是繼發性抑鬱癥或反應性抑鬱癥的原因,而它們同原發性情感性精神病的關系可能是一種偶合或非特異性的,充其量也隻能稱為促發因素。

  繼發性情感性精神病可因其他疾病引起,精神分裂癥、焦慮性神經癥、酒精中毒、使用某些藥(如類固醇)可致抑鬱狀態,而手術後及用類固醇後偶見繼發性躁狂。

  發病機理 不很瞭解。由於間腦在情緒活動中占有特別重要的位置,因此推測間腦,尤其是下丘腦功能障礙可能同情感性精神病有關。睡眠障礙、植物神經癥狀以及內分泌改變都提示下丘腦功能可能有障礙。手術刺激第三腦室附近或刺激下丘腦可誘發喜悅情緒和意念飄忽。間腦病變,如炎癥、外傷或腦瘤可引起周期性的抑鬱和喜悅。這些都表明間腦在本病發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但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屍檢卻未發現間腦有器質性的形態改變。

  1960年代以來,對情感性精神病進行瞭大量的生物化學研究,提出瞭情感性精神病發病的生物胺假說,認為躁狂或抑鬱發作同中樞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增多或減少有關,但尚無足夠的證據。

  流行學 國內報告,在一般人群中本病的患病率為0.03~0.09‰;而歐美等國則為3.6~25‰。兩者相差十分懸殊,產生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除文化背景和社會因素之外,還可能同對情感性精神病的認識和診斷標準有關。國外最近報告,單相情感性精神病的年發病率男性為80~200/10萬,女性為250~7800/10萬。雙相情感性精神病的年發病率,男性為9~15/10萬,女性為7~30/10萬。本病多見於女性,女性與男性患者之比為1.3~2:1。躁狂癥發病年齡早於抑鬱癥,女性發病年齡早於男性。女性單相抑鬱癥的發病率以35~45歲為最高,男性則隨年齡增大而增加。

  病理生理 本病患者的神經系統用肉眼和顯微鏡觀察尚未能發現病理形態學改變。生理和生物化學方面的研究揭示有些抑鬱癥患者中出現快眼動睡眠 (REM)潛伏期縮短,血中皮質醇含量升高,皮質醇對地塞米松的抑制反應表現為脫抑制,生長激素對低血糖反應明顯降低,促甲狀腺素對促甲狀腺釋放激素的反應明顯降低,又可發生水電解質代謝障礙,如躁狂癥和抑鬱癥患者都有體內鈉增加。

  臨床表現 躁狂發作與抑鬱發作表現不同,兩相間歇發作或交替發作。雙相躁抑癥和單相抑鬱癥較常見,單相躁狂癥少見。

  躁狂發作 多急性起病。起病前可先有幾天的失眠,煩躁或情緒低落。有的一開始就出現興奮和情緒高漲。患者的情緒可以從富有感染力的歡樂到極度的狂喜以及粗野的興奮。可突然因想到或遇到不幸的事情痛哭流淚,也可因小事大發脾氣,但片刻之後又回復到原先的高興情緒,並可立即向被得罪的人賠禮道歉。也有一部分患者不是表現欣快而是表現易激惹,且很容易發怒。患者顯得過分樂觀,甚至把悲事當作喜事。有些患者好開玩笑,或一語雙關,使人感到有趣,但捉弄人和自以為是的表現又常使人厭煩和無法忍受。活動普遍增多。睡眠需要明顯減少,甚至一天睡一兩個小時還感到精力充沛;因此,很早起床開始一天忙碌的活動。女性患者衣著多艷麗,甚至濃裝艷抹。積極參加種種社交活動,顯得過分活躍和過分自信。不停地從事自己的發明創造,或提出種種計劃,且不考慮其後果就予以實行。有些病情較輕的患者(輕躁狂)也許可以作出一點成績,但大多數患者由於註意力很難較長時間地保持在一件事上,很快被另一件事吸引,因此做事總是見異思遷,有頭無尾。嚴重的病人往往日夜活動不停,又唱又叫又跳。躁狂患者的聯想明顯加速,腦子裡觀念一個接一個地產生,這稱為思維奔逸,患者感到“變聰明瞭”。說話明顯增多,常主動找人說話;甚至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他們的聯想和言語常取決於表面的聯系,如由話語的聲音、意義或環境中的種種事情引起的聯想。較輕時,患者能將腦中的觀念用言語完全表達出來,因此言語前後聯貫。稍重時,難以將全部觀念表達出來,言語使人難以理解。更嚴重時則語不成句,並體驗到“舌頭趕不上思想”。患者自我評價常過高,有時形成誇大妄想。自認為有過人的能力、有權或是萬貫傢財,表現自負、傲慢和盛氣凌人;對人指手劃腳、武斷專橫。受到批評時則強詞奪理或反唇相譏。很多病人變得慷慨大方、樂於助人,隨意饋贈錢財,甚至揮霍,花重金購買昂貴的非必需品作為擺設。有時出現被害妄想,相信因為自己有錢或有能力被人嫉妒或謀害。這類妄想往往不能持久。偶可出現幻聽,如聽到聲音說他有特別的權力,內容多與情緒有關。患者自我感覺良好,面色紅潤,目光有神。口渴多飲,易饑,食欲亢進;但因活動過多,體重一般下降。性欲常增強;因自制力降低,可有不禮貌行為。這類患者堅決否認有病,因此拒絕就醫。有些較輕的患者,傢屬或同事也可能認為他沒有病。

  抑鬱發作 多緩慢起病。最主要的癥狀是情緒低落,可由心情不佳,不高興或高興不起來到壓抑、悲傷或沮喪以至極度的憂鬱。抑鬱情緒可晨重夜輕,這稱為晝夜節律變化。嚴重的患者有明顯的抑鬱外貌,也有的表情焦慮或淡漠的表情掩蓋瞭內心的嚴重抑鬱。大多數患者都有焦慮情緒。易激惹也很常見。嚴重抑鬱癥患者的抑鬱情緒常不隨使人高興的事件或環境而好轉。有些患者看見別人高興反而感到更痛苦。缺乏樂趣,對日常活動或愛好興趣降低,即使勉強參加也體驗不到愉快感。生活也成為一種沉重負擔,常感到度日如年。避免參加社交活動,甚至避開路上遇到的朋友。精力減退,容易疲勞,即使不做事也感到疲乏無力。完成日常的工作也要花很大的力氣。盡量避免接受新的或額外的任務。註意力很難集中,不能專心於學習或工作。大多數患者感到動作和思維遲鈍。病情較重者行走和活動都很緩慢。言語的緩慢反映思想的遲鈍。有些患者感到“思想開不動瞭”或“腦子凝固瞭”。嚴重者可不語不動不食,這稱為抑鬱性木僵。焦慮較明顯的患者伴有激動不安,如搓手頓足或不停地來回踱步。患者常體驗到自己的決斷能力降低瞭,對一些小事都很難作出決定。腦子裡充滿瞭悲觀思想。對過去感到一無是處,為過去的一些微小過失或缺點自責,甚至感到有罪;或者總是在回想過去的事情而無法擺脫。對現在的每一件事情隻看到不愉快的一面。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別人也是這樣看他。毫無信心,對將來感到絕望。認為自己喪失瞭工作能力,耗費瞭錢財,拖累瞭傢人,因而死是最好的解脫辦法;甚至周密地計劃自殺。自殺可能是引起人們註意的第一個癥狀,也可能是抑鬱癥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癥狀。有些患者的自殺企圖可以在言語中流露,有些患者對其自殺企圖則守口如瓶。除罪惡妄想之外,可有虛無妄想(認為一切,包括自己都不存在)、被害妄想(懷疑食物中放毒是因為他犯瞭罪,要毒死他)和疑病觀念或疑病妄想(懷疑或堅信自己患瞭嚴重疾病或不治之癥)。人格解體也常見,尤其是訴述失去瞭體驗情感的能力;也可出現現實解體,如感到周圍世界變得不真實瞭。可有幻覺,如聽到鐐銬聲或哀叫聲或看見愁眉苦臉的面容。失眠是一個十分痛苦的癥狀。可以是晝夜不眠、難入睡或睡眠中多次醒來,更為典型的是早醒,且醒後不能再入睡。食欲、體重以及性欲降低十分常見,但也有少數病人為多睡、多吃、體重增加和性欲亢進。絕大多數患者都有各種各樣的軀體癥狀,如口幹、心慌、胸悶、胃部不適、怕冷、頭痛或其他部位的慢性疼痛。

  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的主要根據是臨床征象。本病以情感障礙為主,情感、思想和行為協調一致,並與環境聯系。癥狀典型者診斷多不困難。輕躁狂時工作、學習和社交的效率提高,患者甚至其傢屬都不認為這是病態。有些以易激惹為主要表現的躁狂癥患者常因發脾氣、好爭論、甚至一些過火或違法行為而被認為是思想問題或個性不良。有些所謂隱匿性抑鬱癥患者的抑鬱情緒不明顯甚至沒有,但主觀的軀體癥狀卻非常突出,他們到綜合醫院反復檢查和化驗,均無陽性發現,治療效果也不好。有些較輕的抑鬱癥患者以心煩、失眠、頭痛、疲乏、記憶差以及註意力不集中為主訴,因此常被診斷為神經衰弱。神經衰弱多由精神因素引起,且不會出現自責自罪和自殺企圖。詳細的體檢和適當的化驗可確定是否為繼發性抑鬱癥。同精神分裂癥的主要區別是: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活動(情感、思維和行為)密切協調,並與環境一致;發作間歇期精神活動正常;雖反復發作也不導致精神衰退。在強烈精神因素作用下出現的抑鬱癥稱為反應性抑鬱癥,這類患者的情緒波動較大,但易受環境的影響,癥狀的內容也同心因密切相關。在更年期發生的抑鬱癥稱為更年期憂鬱癥,這類患者多表現焦慮和激動,自責自罪和疑病妄想也較突出。

  治療 鋰鹽,如碳酸鋰和枸櫞酸鋰是主要的抗躁狂藥、卡馬西平對躁狂也有效。有鎮靜作用的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氟呱啶醇也可用於控制興奮躁動。三環類(如多慮平、丙咪嗪、阿米替林)。四環類(如麥普替林),單胺氧化、酶抑制藥(如苯乙)都是抗抑鬱藥。鋰鹽也可以用於治療抑鬱癥,尤其是雙相患者。電休克治療對躁狂和抑鬱發作均有效,尤其對木僵、拒食、自殺和過分興奮躁動者顯效較快。

  預後 一般說來情感性精神病預後良好。不管是躁狂發作還是抑鬱發作均可有效控制,而且多次發作也不導致精神衰退。但也有少數患者遷延不愈或頻繁地反復發作以致無正常期。自殺是抑鬱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躁狂癥患可因魯莽行為引起意外。

  預防 較好的方法是在即將復發之前采取預防性治療。有些發作頻繁的患者可堅持長期服藥。有本病的患者應避免同有類似疾病的異性結婚,因為這樣的夫婦生下的後代有很大可能患同樣疾病。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強健的體格,也有助於預防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