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急性炎癥性皮膚病。皮疹為多形性,有紅斑、丘疹、水皰、大皰等,又稱滲出性多形性紅斑。本病比較常見,春、秋好發。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多見於兒童及青年。預後良好,一般可自愈,但有的可以再發。

  病因 未明。可能是各種因素引起的抗原抗體反應,導致皮膚小血管周圍炎癥,使皮膚粘膜發生各種不同的損害。這些因素可以是細菌、病毒、真菌、原蟲等感染,也可以是一些疾病(如結締組織病、腫瘤)及寒冷、食物物、紫外線和藥物等。

  分型及臨床表現 主要有以下幾型。

  ① 黑佈拉氏型。又稱特發型,皮損呈暗紅色,對稱,滲出較重,有斑疹、丘疹、水皰和大皰等,甚至有的是蕁麻疹樣。好發於面、頸、前臂、小腿、手背、足背等處。典型皮損為靶型或虹膜型紅斑,紅斑為圓形,中間有暗紫紅色圓斑,似貓眼,多見於手腕、手背及踝部。也可有粘膜損害。本型全身癥狀輕微,預後良好,2~3周可自行消退,但常易復發。

  ② 斑丘疹型。有界限清楚的、圓形的、水腫性丘疹或平頂丘疹,往往向周圍擴展,形成多環形斑塊,除紅色者外可雜以藍色、褐色者,也可以有靶型損害。

  ③ 水皰大皰性。常由斑丘疹型發展而來,有成簇的水皰及大皰,繞以充血暈,也可有靶形損害。

  ④ 大皰型或重癥型。即史蒂文斯-約翰遜二氏綜合征,又名粘膜-皮膚-眼綜合征。少見,但嚴重,發病急,先有畏寒、高熱、關節痛、咽痛、全身不適等前軀癥狀。繼之,全身皮膚泛發多數水腫性紅斑,其上有水皰或大皰,有時有紫癜或血皰;唇、口腔及舌粘膜發生紅斑、腫脹、水皰、糜爛及出血,有時有淺在潰瘍。眼部可有結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甚至全眼球炎,重者可致失明。鼻粘膜糜爛、出血、結痂。陰部可發生包皮龜頭炎、尿道炎、陰道粘膜及肛門周圍皮膚糜爛。嚴重者可發生肝腎等多系統損害。藥物,尤其是磺胺,常是重癥多形性紅斑的病因,切勿忽視。

  診斷 根據皮疹的多形性、好發部位、靶型紅斑及好發季節等,不難診斷。

  治療 輕癥可給抗組胺藥、消炎痛或靜脈註射10%硫代硫酸鈉液等。也可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霜或爐甘石洗劑。反復發病者應追尋病原,發現與治療感染性病灶。大皰型或重癥型者應盡早給以大量皮質類固醇激素,如靜滴氫化可的松,癥狀控制後減量。有感染時給抗生素。註意保持水及電解質平衡。此外,應給大量維生素 C、高蛋白質飲食,加強眼及口腔護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