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和感染導致的角膜病變。角膜位於眼球前面,質地透明,表面光滑無血管,直接與外界接觸,易受損傷和感染,因而角膜疾病較為多見,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因其是透明的組織,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徑和屈折力,因而在屈光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若發生病變,使其混濁而影響視力。角膜又是一個無血管的組織,因此代謝緩慢,發病後病程長。因其無血管,故為“免疫赦免”組織,若行異體移植不易發生排斥反應。角膜為感覺神經豐富的組織,因而知覺敏銳,當有異物刺激或發生病變時,立即引起疼痛、流淚等反應應。從組織學上角膜分為五層,即上皮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占角膜厚度90%)、後彈力層和內皮層。上皮層位於角膜的表層,是抵禦外物侵襲的最重要防線,對外來物有較強的抵抗力,且再生能力強,一旦受損很快即修復,不留痕跡。若伴有其他層的損傷,愈後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瘢痕,薄者稱雲翳,厚者稱斑翳、白斑。常見的角膜病為炎癥、外傷。另有先天異常,如圓錐角膜,輕者可配戴硬性角膜接觸鏡,重者可行角膜移植;先天性大角膜和小角膜,前者須與先天性青光眼鑒別,後者易發生青光眼應予警惕。角膜變性常見者為老年環,即近角膜緣的環形混濁,為老年改變,不需治療。角膜邊緣變性、顆粒狀和格子狀營養不良,輕者無需處理,重者可行角膜移植。帶狀角膜變性是位於前彈力層下的鈣質沉著。常繼發於眼球嚴重的慢性炎癥。角膜病變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最典型的是維生素A缺乏,引起角膜結膜上皮幹燥變質、晚期出現角膜軟化壞死所致角膜軟化癥,多見於3歲以下的兒童,常為雙眼受累。此外還有結核、梅毒所致角膜基質炎等。角膜腫瘤多位於角膜緣,以良性皮樣瘤、惡性原位癌較常見,可行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