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人群在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處於健康和完好狀態而採取的綜合性措施。健康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人群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維持恒常性的功能,去除或避免環境中危害人體健康的因素,創建有利主體健康的良好環境條件。

  健康管理的主要內容 可分為五項。①增進健康:指導和組織人群正確攝取營養,合理安排勞動與休息,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等措施,以增強免疫力,提高適應環境功能。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健康咨詢提高人群的健康行為和健康意識,培養健康習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消除危害健康的不利因素,維護健康。②特殊預防:用接種的方法預防某些傳染病。對遺傳病、營養缺乏病、生活和勞動中的災害事故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性別、年齡和職業是特殊預防的重要參考因素。③早期發現疾病,及時治療:當健康狀態遭到破壞時,及早發現,迅速治療,健康往往可以得到恢復,這樣做又可縮短患病時間、減少合並癥和後遺癥。如局限在粘膜的早期階段胃癌,若能及早發現基本上可以得到治愈。若能早期發現某些嚴重疾病的前驅疾病,及時治療則可防止該病發生。健康檢診是早期發現疾病的重要方法。④防止發生殘疾:中斷合理的治療往往是造成殘疾或重癥化的原因,如很多腦卒中患者是在中斷高血壓治療後發生的。有時,健全的保健醫療網和轉診制度是防止殘疾發生的重要保證。⑤康復:病傷所致殘疾或先天性殘疾,均可致軀體上或精神上一定程度的障礙。康復醫療的目的是開發機體殘存的功能使它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以保證患者能生活自理和參加社會活動,隨著社會人口向老齡發展,殘疾人數會相應增加,老年殘疾的康復將成為健康管理的重要內容。

  健康管理工作的原則 健康管理的對象是需要保健的人群。從人群的健康需要出發,根據人群的健康狀況和生活、勞動環境中存在的保健問題,制訂保健計劃、開展保健工作、對保健措施所取得的效果進行評價,是開展健康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則。其基本步驟為:瞭解對象人群的社會特點;發現保健問題、確定健康需要;針對保健需要、研究保健措施;制訂保健計劃;根據計劃開展工作;評價措施效果。

  健康管理的工作方式 根據人群所屬社會群體的特點開展工作,其工作方式一般可細分為:①地區保健,以居住在該地區的人群為保健對象,又可分為城市保健和農村保健。②產業保健,以在企事業中的勞動人群為對象的保健工作。③學校保健,以在各類各級學校中學習的人群為保健對象開展保健工作。

  以人的生命周期來劃分健康管理內容的工作方式,一般分為孕前保健、圍產保健、嬰幼保健、兒童少年保健、青年保健、成人保健、婦女保健、老年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