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中膽紅素增高引起的皮膚及鞏膜黃染。見於多種疾病,最多見於肝炎。膽石癥和胰腺癌也可引起黃疸。

  膽紅素的代謝 膽紅素主要是紅細胞破壞後血紅蛋白分解的產物。正常人每日約能產生膽紅素250mg。膽紅素形成後釋入血液迴圈中,大部分以膽紅素複合物的形式在血中運行。膽紅素經過肝臟,在肝細胞內轉變為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膽紅素。結合的膽紅素在凡登白試驗中呈直接陽性反應,故又稱直接膽紅素。直直接膽紅素為水溶性,能從腎小球濾過。未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膽紅素,稱為間接膽紅素,不能從腎小球濾過。膽紅素由肝臟分泌到膽汁中,經膽管進入十二指腸,在腸道中經過細菌的作用轉變為尿膽素原,其中大部分由腸道排出體外,每日排出量約為100~250mg。小部分尿膽素原吸收後又從尿中排出,每日排泄量平均0.5~2mg。尿膽素原在空氣中氧化後變成尿膽素(見圖)。

  分類 臨床上通常將黃疸分為四類:

  溶血性黃疸 由於紅細胞破壞增多而致,血中增加的主要是未結合的膽紅素,總膽紅素量一般不超過83.5μmol/L(5mg/dl),急性發作時尿呈醬油色(血紅蛋白尿)。尿中尿膽素原增加,而無膽紅素。周圍血液中網織細胞增多。

  肝細胞性黃疸 由於肝實質的疾病引起,最常見的是傳染性肝炎。血中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都增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總膽紅素一般不超過170μmol/L (10mg/dl)。尿中可出現膽紅素及尿膽素原。大便內一般仍有膽汁,但嚴重的肝細胞性黃疸也可以出現短暫的陶土色大便。常同時有肝功能試驗異常。

  梗阻性黃疸 由於膽管梗阻而致,較常見的疾病是膽石、膽管癌或胰腺癌。血中直接膽紅素增高,常超過170~510μmol/L (10~30mg/dl)。尿中出現膽紅素,尿膽素原減少。不完全的梗阻性黃疸大便內仍有膽汁;完全的梗阻性黃疸大便內沒有膽汁,出現陶土色大便。

  小兒黃疸 新生兒在生後第1周可出現生理性黃疸。新生兒也可發生溶血性黃疸,一種是由於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另一種是先天性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性黃疸。小兒可由於病毒性肝炎引起黃疸,也有若幹種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此類病少見,常為慢性波動性或間歇性。新生兒還可由於先天性膽道閉鎖引起梗阻性黃疸。

  診斷 主要根據以下幾方面作出診斷:

  病史 肝炎患者在發生黃疸以前,常有發熱、無力、食欲不振等表現,出現黃疸以後,尿色加深。膽石患者常同時有發熱及右上腹疼痛。胰膽系統腫瘤引起的黃疸多持續較長時間,逐漸加深,並有腹痛、消瘦、瘙癢、發熱等。要註意病人近期服用的藥物(如冬眠靈、異煙肼等),有些藥物可引起肝細胞性黃疸,有些藥物可引起溶血性黃疸。

  體格檢查 一般先在鞏膜、後在皮膚出現黃疸,在燈光下不容易識別,要在光線充足的地方檢查。有些老年人鞏膜有脂肪沉著或結合膜充血,影響觀察。進食過多的胡蘿卜、南瓜、番茄等,可發生假性黃疸,有時肉眼不能決定,需要查血清膽紅素。體格檢查還要註意有無蜘蛛痣、下肢浮腫、肝脾腫大、膽囊腫大、腹部腫塊、腹水等。

  化驗室檢查 主要是查血、尿及血生化的測定。

  ①血。主要查血紅蛋白、紅細胞和網狀紅細胞。②尿。尿色加深,查膽紅素、尿膽素原和尿膽素。③血生化測定。膽紅素 (正常值<17.1μmol/L)和氨基轉移酶在肝炎、膽石、腫瘤等情況下均有可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測定或蛋白電泳分析:慢性肝炎及肝硬變患者的球蛋白或γ-球蛋白的含量增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甲胎蛋白的測定也有助於診斷。

  多數肝炎病人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及化驗室檢查即可確診。但黃疸較深或持續時間較長者,則需要進一步檢查。

  B型超聲檢查 本方法對病人沒有痛苦。主要觀察有無膽管擴張及膽石,亦可觀察胰腺及膽囊腫大。

  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成像(CT) CT能證實梗阻的存在,並能判斷梗阻的水平。關於病因的判斷,首先參考不同部位的好發病種。CT與B型超聲檢查相比,對胰腺腫瘤的判斷和肝內轉移的顯示有其優越之處,但設備昂貴,不易推廣使用。

  肝穿刺及細針吸引細胞學檢查 肝穿刺活組織病理檢查對於判斷肝實質的病變(如肝炎、迪賓-約翰遜二氏綜合征)有重要的幫助。細針吸引細胞學診斷可在B型超聲、CT等技術的引導下經皮穿刺吸引肝、膽、胰等腫瘤組織進行細胞學檢查。對胰腺癌的診斷,陽性率可達90%以上。

  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通過纖維十二指腸鏡對壺腹區的肉眼觀察或活檢,以及乳頭開口插管造影顯示胰管、膽管和膽囊,可以區別肝內或肝外梗阻,以及梗阻部位和形態。

  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 適用於有明顯膽管擴張的病例,可清楚地顯示肝內整個膽道系統,精確瞭解梗阻的部位、程度、病變范圍等。

  腹腔鏡檢查 可以直接觀察肝臟及膽囊,有助於鑒別肝內及肝外梗阻。

  腎上腺皮質激素試驗 對黃疸病因診斷確有困難者,特別是肝細胞性黃疸與梗阻性黃疸難以區別時,可用潑尼松治療,若1周後黃疸仍無消退傾向,則可能為梗阻性黃疸。

  剖腹探查 經過各項檢查不能確診者,觀察4~6周後,黃疸仍無消退傾向,若懷疑為膽石、壺腹癌、胰腺癌等疾病,可考慮剖腹探查。術中應仔細檢查膽道系統、肝臟及胰腺,千萬不可滿足於發現一處病變,因為結石也可合並腫瘤。

黃疸產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