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用來判斷肝功能的方法。用以發現肝臟疾病的存在,鑒別肝臟疾病的種類,衡量肝臟損害的程度以及判斷肝臟疾病的治療效果和預後。醫院中最常選用的肝功能試驗是血清膽紅素、GPT試驗。慢性肝病需檢查血清白蛋白、球蛋白,並應作血清蛋白電泳分析。懷疑肝癌的患者可檢查甲胎蛋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常規的化驗專案。其餘肝功能試驗根據情況選擇。

  有關分泌功能的試驗 常用以下幾種:

  血清膽紅素的測定 膽紅素由肝臟細胞分泌進入膽汁。在肝細胞內有一部分變為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直接膽紅素,未結合的是間接膽紅素。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的含量可以準確地反映黃疸的程度和鑒別黃疸的類型,這些項目的測定極為重要。血清膽紅素的正常值小於17.1μmol/L,直接膽紅素小於3.4μmol/L。尿膽紅素和尿膽素原檢查對黃疸類型的鑒別有重要意義。

  染料試驗 吲哚氰綠是一種染料,靜脈註射後99%由肝臟清除。靜脈註射劑量每千克體重0.5mg,15分鐘後血清的存留量在正常人低於10%,吲哚氰綠無明顯副作用。

  血清膽酸的測定 血清中膽酸濃度與肝臟的合成功能及排泄功能都有關系。血清總膽酸的正常值為10.6±7.2nmol/ml。肝硬變及慢性肝炎均有較明顯的增高。也有測定血清甘氨膽酸或結合膽酸的。血清膽酸的測定是一種較新的肝功能試驗。血清膽酸測定方法不如常規肝功能試驗簡便、迅速。

  血清酶的測定 在肝臟的新陳代謝過程中,有多種酶參與代謝過程。當肝臟發生疾病時,這些酶在血清中的濃度也發生變化。

  氨基轉移酶 在血清酶試驗中,最為敏感的仍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舊稱谷氨酸丙酮酸轉氨酶(GPT)。常用的還有天門冬酸氨基轉氨酶(AST),舊稱谷氨酸草酰乙酸轉氨酶(GOT)。由於使用的方法和試劑不同,各個醫院的正常值有差別。任何原因的肝細胞損傷均可引起血清氨基轉移酶活力升高,特別是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復發時更有臨床診斷意義。

  堿性磷酸酶(AKP或ALP) 肝病時血清AKP升高是由於肝臟過度制造的肝源性 AKP釋放入血。任何能阻礙膽汁引流的因素均會促進肝內 AKP合成增多,使釋放入血量增加。用不同方法測定堿性磷酸酶的正常值不同,常用的有:博丹斯基氏法,正常值為1.5~4.0單位;金-阿姆斯特朗二氏法,正常值為5~13單位。測定血清堿性磷酸酶的主要價值在於診斷膽汁淤積和肝內占位性(尤其是癌腫)病變。血清堿性磷酸酶升高,除見於肝臟病外,尚見於成骨性骨病、妊娠等。

  γ-谷氨酰轉移酶(GGT) 舊稱γ-谷氨酰轉肽酶。在多數情況下,GGT和AKP的變化是一致的。血清GGT測定主要用於診斷:①梗阻性黃疸;②肝癌;③慢性肝損傷,飲酒可使GGT升高;④急性肝炎後GGT下降至正常較氨基轉移酶為晚。

  以上三種酶的測定是醫院常用的測定方法。其他用於診斷的酶還有5'-核苷酸酶(5'-NT)、腺苷脫氨酶(ADA)、單胺氧化酶(MAO)、乳酸脫氫酶(LDH)、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及醛縮酶(ALD)等。各種酶的同功酶的測定,對診斷也有一定的幫助。各種血清酶試驗的診斷意義應結合臨床做出判斷。

  蛋白質代謝功能試驗 主要有以下幾種:

  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測定 這項檢查對肝臟疾病的診斷有一定意義。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可用化學方法和電泳方法測定。血清白蛋白全部由肝細胞制造,它的半存留期較長(15~20天)。因此,一些急性肝臟疾病,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白蛋白往往無顯著變化。肝臟病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往往意味著疾病已進入慢性過程,如肝硬變。有球蛋白中,α和β-球蛋白主要由肝細胞制造,而γ -球蛋白系由淋巴細胞產生和釋放。因此,γ-球蛋白增高既可見於慢性肝臟疾病,如肝硬變和慢性活動性肝炎,也可見於某些系統性疾病,如慢性感染和炎性疾病,這都是抗體合成增加的結果。

  血清總蛋白的正常值為64~77g/L;白蛋白為42~54g/L;球蛋白為14~33g/L。血清蛋白紙上電泳分析的正常值為

  白蛋白        61.7±1.4%

  α1 -球蛋白       5.3±1.1%

  α2 -球蛋白       7.2±1.4%

  β-球蛋白       10.6±1.0%

  γ-球蛋白       15.2±2.9%

  甲胎蛋白(AFP)的測定 甲胎蛋白又稱 α-胎蛋白。胎兒時期產生的一種蛋白,出生後1周即消失。肝癌細胞可產生此種蛋白。用放射火箭電泳顯影法測定,正常人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在25μg/L以下。甲胎蛋白在25~200μg/L 者應定期復查。個別肝炎和肝硬變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可有輕度增高(200~800μg/L),需密切觀察。若為肝炎或肝硬變則有波動或下降;若為肝癌,可能持續增高,患者甲胎蛋白增高的陽性率達80~90%。

  凝血因子的測定 肝臟與血流凝固有密切關系。各種凝血因子,除鈣離子及20%Ⅷ因子外,均在肝內合成。最常用的方法是凝血酶元時間和活動度的測定。重癥肝炎患者,若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且持續不升者,是預後不良的指標。

  血清前白蛋白的測定 全部由肝細胞制造,其半衰期僅為1.9天,顯著短於血清白蛋白。因此,對於反映急劇發生的肝損害(如亞急性肝壞死),尤其是起病1周內的肝臟狀態有特殊價值。

  其他肝功能試驗 由於新的較靈敏和較方便的肝功能試驗方法的建立,有些老的肝功能試驗方法已被淘汰。例如磺溴酞鈉試驗(簡稱BSP試驗)、麝香草酚濁度試驗(簡稱TTT)和馬尿酸試驗等。

  肝臟功能與多種激素的新陳代謝有關系。肝病病人可出現生化性低三碘甲狀腺原酸(T3)綜合征。低T3綜合征的嚴重程度和肝功能損害有關。甲狀腺激素的測定可輔助肝功能檢查。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催乳素和性激素在肝病時也可發生變化,但不是肝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標。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檢查是醫院常用的重要診斷方法之一,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指標,不是一種肝功能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