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肚子”,軀幹的一部分,位於胸與骨盆之間,即橫膈(膈肌)以下,盆底以上的區域。包括胸、腰椎體及腰大肌前方、腹膜後的組織:腎、胰、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等。腹部有從胃起到直腸的胃腸道,還有肝、膽、胰、脾和泌尿、生殖器官以及腹膜後的大血管等器官組織。大部分消化、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都發生在腹部,故腹部在臨床上佔有重要地位。

  分區 為瞭解剖和臨床的需要,常將腹部分為9個區(九分法)(見圖圖)。連接兩側第10肋前端的臍上線和連接兩側髂前上棘的臍下線將腹部分成3個區:腹上區、腹中區和腹下區。腹上區又分為中間的劍突下區(上腹部,即固有腹上區,有肝左葉、胃、十二指腸、大網膜、橫結腸、胰頭、腹主動脈、腹部淋巴結)和兩側的左、右季肋區(分別有脾、胃、橫結腸左曲、胰尾、左腎、左腎上腺、右肝右葉、膽囊、橫結腸右曲、右腎、右腎上腺)。腹中區又分為中央的臍區(有大網膜、橫結腸、小腸、輸尿管、主動脈、腸系膜及其淋巴結)和兩側的腰區(即腹外側區,左腰部有降結腸、空腸、左腎,右腰部有升結腸、小腸、右腎)。腹下區又分為中間的恥骨區(有回腸、輸尿管,膀胱膨脹、子宮增大時亦可到達此區)和兩側的腹股溝區(分別有乙狀結腸、左側輸卵管及卵巢和盲腸、闌尾、右側輸卵管及卵巢)。臨床工作中,常以臍為交點,作二條相互垂直的線,將腹部簡單劃分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部,這即所謂四分法,更為實用。

  物理檢查 即通常所用的望、觸、叩、聽法。望診要註意外形及大小,然後再進行觸、叩、聽。可能見到的情況有:

  腹壁的變化。瘢痕常是手術或外傷的遺跡,詢問形成原因,就可明瞭過去所患的疾病。腹紋為紅白色的條紋,見於很多生育過的婦女,故又稱妊娠紋,亦見於肥胖癥或庫興氏病。腹壁靜脈曲張(海蛇頭)常是門靜脈高壓時形成的側支循環,多由肝硬變引起。成人及小兒均應註意有無臍疝、腹股溝疝和切口疝等腹外疝。

  腹膜炎或劇烈腹痛時,腹部呼吸運動常減弱或消失。幽門梗阻時可見胃蠕動波;慢性腸梗阻時,隱約可見腸管在腹內蠕動的波形,此時常伴有腹痛,並可聽到增高的蠕動音。

  極度消瘦和嚴重脫水的病人腹部多凹陷。而腹部膨隆則可能由氣體、液體或腫物引起:①氣體在腸腔內造成腸膨脹,腹部脹滿如球形,觸之有彈性,叩診呈鼓音,肝濁音界一般仍存在。多由吸收不良、腸麻痹或腸梗阻引起。胃腸道穿孔造成的氣腹,叩診也呈鼓音,但肝濁音界常消失或縮小。②腹水有非炎癥性(如肝硬變的腹水)和炎癥性(如結核性腹膜炎的腹水)。前者的腹壁常較松弛,呈蛙腹狀。有腹水後的腹部觸診有波動感;又因腹水隨體位變換而流動,故叩診時有移動性濁音。③腹內腫瘤常使腹部呈局限性膨大,如肝癌、胃癌、脾腫大和巨大的卵巢囊腫等。觸及腫物後,可根據其部位、大小、形狀、硬度和波動感等,作出初步判斷。例如與肝臟或脾臟相連的腫物可隨呼吸運動;惡性腫瘤常較堅硬而固定;炎性腫物常有壓痛;血管瘤則有擴張性搏動等。盆腔腫物則需經陰道或肛門檢查,有時需一手在腹部,一手在陰道或肛門作雙合診。

  特殊檢查 腹部 X射線檢查對診斷胃腸道腫瘤(如充盈缺損)、消化道穿孔(膈下遊離氣體)、腸梗阻(階梯狀氣體平面)等,有很大幫助。B型超聲波檢查,有助於肝膽疾病和婦產科病患的診斷。CT檢查則對觀測肝、胰、腎等實質性器官的情況,有獨到之處。應根據各科要求,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