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的纖維結締組織在創傷後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又稱瘢痕瘤。也有的患者無明顯的創傷史。瘢痕疙瘩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尤以上胸部的胸骨柄處為多見。皮損為隆起皮膚表面的不規則形斑塊,兩端如蟹足狀向外伸展,故又稱蟹足腫。皮損表面平滑光亮,自覺有癢痛感,損害常緩慢發展,逐漸增大。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真皮內膠原纖維束增生、粗厚、嗜酸性染、排列雜亂。早期瘢痕疙瘩內還可見中等量的成纖維細胞,陳舊性者則細胞成分很少。其發生與體質因素有關,這類體質的人應特別註意避免外傷。瘢痕痕疙瘩應與肥厚性瘢痕相鑒別。肥厚性瘢痕為皮膚受創傷後在創傷部位出現的硬斑塊或輕度隆起皮膚表面的條索,它並不向四周擴展,且在經過數月乃至1~2年後可自然消退。瘢痕疙瘩不宜作手術切除,若要切除,則應在術後配合局部放射治療。對不斷擴大的皮損,在活動邊緣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封閉註射,可阻止其發展,並有促進消退的作用,但需防止因過度治療造成局部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