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武帝元狩二年(西元前121),漢王朝兩次進軍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打擊匈奴襲擾勢力的作戰。

  漢文帝時,匈奴進佔河西,以渾邪王及休屠王部族駐牧其地,西控西域,南結羌人,不斷襲擾漢朝西部邊郡。漢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之戰的勝利後,為打通西域道路和保衛西北邊郡,即組織騎兵部隊進軍河西。

河西之戰

  二年三月,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騎兵萬人,由隴西出擊匈奴,至焉支山(今甘肅山丹東南)西,殺盧侯王、折蘭王,俘渾邪王之子及相國、都尉等,殲滅近9000人。漢軍損失十分之七。同年夏,霍去病率數萬騎再次進軍河西,同時遣衛尉張騫、郎中令李廣率萬餘騎出右北平(今內蒙古寧城西南),以鉗制左賢王,策應河西作戰。霍去病出北地(今甘肅慶陽西北),經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沿黃河北行,在朔方郡窳渾(今內蒙古杭錦後旗西南)境轉向西北,到達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沿弱水(今甘肅納林河)南進,向祁連山地區匈奴發起猛攻,殺3萬餘人,俘小王、將軍等百餘人,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投降。漢軍損失十分之三。

  河西匈奴受兩次沉重打擊,單於震怒,欲誅殺渾邪王、休屠王。兩王恐懼,共謀降漢。休屠王後又反悔,渾邪王將其斬殺,合並其部,率4萬餘人降漢。

  河西之戰,漢軍充分發揮騎兵快速靈活的特長,實施遠程迂回,突然襲擊,重創匈奴右部。漢朝先後於該地區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