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人在13世紀中葉於今泰國北部建立的王朝。又譯速古臺王朝。都城為素可泰城,故名。素可泰即泰語幸福自由的意思。中國史籍稱之為暹羅國。

  興衰 在素可泰王朝建立以前,湄南河流域的泰人處於吉蔑人建立的真臘王國的統治之下。13世紀後真臘王國逐漸衰落,泰族部落首領膺它沙羅鐵聯合周圍其他部落,於1238年取得獨立,並自立為素可泰王朝第一代國王。第三代國王蘭甘亨統治時期,素可泰王朝達到極盛。據蘭蘭甘亨石碑的記載,其統治勢力南達馬來半島的六坤,北至瑯勃拉邦,東瀕湄公河沿岸,西及緬甸的勃固,成為湄南河中、上遊的強國。

  素可泰王朝從蘭甘亨逝世後開始由盛轉衰。以後的幾代國王大多懦弱無能,一昧沉溺於佛教,畿外各勐和屬國紛紛脫離中央的控制。此外素可泰的經濟實力不如羅斛強大,於1349年被羅斛所滅。

  政治制度 素可泰王朝的建立標志著泰國社會由部落聯盟向封建國傢的過渡。它在政治上采取傢長式的統治。傢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由若幹傢庭組成村,由若幹村組成勐,由若幹勐組成國傢。村的首領稱為“潑沐”,意即一村之父;勐的首領稱為“潑勐”,意即一勐之父;全國的領袖稱為“坤”。坤負有對外保護國傢安全,對內維持國內秩序的責任。整個國傢被置於軍事體制之下,每個成年男子都是士兵,平時各自務農,戰時便應征入伍。坤是最高軍事首長,下設千夫長、百夫長等官職。由於素可泰王朝剛從部落聯盟脫胎而出,因而很大程度上帶有部落社會的軍事民主成分。坤不象封建專制時代的國王那樣具有絕對權威,他和人民還保持一定程度的接觸,遇到對外戰爭等重大事情還必須與各勐的首領商議。國傢和管理分為畿內和畿外地區,中央王朝的統治僅限於畿內地區,即包括京都素可泰城,以及附近的甘烹碧、是塞春那萊、披集、彭世洛等四城。畿外地區則由各城的“潑勐”管理,中央很少直接幹預。另外還有屬國。屬國除瞭每年進貢和遇有戰事出兵出餉幫助外,不對中央王朝承擔其他義務。

  經濟 素可泰王朝的經濟以農業為主,稻米是主要的栽培作物。但自然條件不如羅斛優越,每年所需稻米還有一部分要從羅斛運來。手工業主要是制陶業。素可泰王朝的使節從中國請來陶瓷匠,在宋加洛開窯燒瓷,一時享有盛譽,產品遠銷印度和東南亞各國。貿易時用海貝作為貨幣,同時也使用銀幣。銀幣的外形有如天牛的幼蟲蠐蝤,故名蠐蝤幣。

  文化 素可泰時期的文化很發達。蘭甘亨於1283年創制瞭泰文字母,一直沿用至今,寺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場所,由知識淵博的僧侶擔任教師,教授巴利文和泰文。學生來源是王室貴族子弟,平民極少有受教育的機會。素可泰王朝第四代國王利泰就是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培養出來的,他曾用巴利文寫瞭《三界頌》,成為素可泰時期一部重要的文學作品。

  素可泰王朝與中國元朝建立瞭友好關系。先後12次遣使訪問中國。元朝的使節亦曾三次訪問素可泰。其中的一次是1282年由何子志、黃甫傑等充任使節,途徑占城時被殺,未能到達素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