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美、英、法四國處置德國的一種形式。為瞭防止德國軍國主義再起,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力主分割德國。1943年12月1日,F.D.羅斯福在德黑蘭會議正式提出這一設想,即把德國分割成5個部分,每個地區都成為一個獨立國傢。魯爾和薩爾地區由國際共管。И.В.史達林為瞭嚴懲德國法西斯,贊同美國方案。W.L.S.邱吉爾雖有保留,但也表示支持。1944年上半年,蘇聯紅軍攻勢淩厲,越出邊界,美、英盟軍登陸諾曼第。軍事形勢迅速發展,促使美、英在確定定肢解德國之前,謀求就臨時對德占領問題與蘇聯達成協議。前此,英國於1944年初根據艾德禮委員會報告,向歐洲咨詢委員會提出臨時劃分德占區的建議,即按1937年德國疆界分成3個占領區,蘇占東部、英占西北部(包括魯爾)、美占西南部和薩爾,柏林由三國共同占領。蘇聯同意英國方案。美國認為擬議中的方案,蘇占區面積過大,英占區包括主要工業區魯爾,均對美國不利。但鑒於蘇軍已步步逼近德國邊界,美國來不及另提方案,遂於4月28日同意英國方案。1944年9月12日,歐洲咨詢委員會以英國建議為藍本,提出第一份臨時劃分德占區的方案。由於英國作出一定讓步,羅斯福在第二次魁北克會議(1943,1944)上接受德國西南部作為美占區,放棄與英國對換占區的設想。隨著歐洲反法西斯戰爭臨近結束,美、英與蘇聯在戰後安排問題上分歧增多。美、英認為扶植一個強大的德國,有利於在戰後抗衡蘇聯。蘇聯為瞭適應形勢變化,也開始強調德國統一。出於上述考慮,美、英、蘇三國雖在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上達成分割德國的原則協議,實際上均已放棄分割德國的主張。分區占領德國便從權宜之計變為正式方案。為瞭進一步增強西方在歐洲及德國的實力,英國主張法國參加對德占領。美國經過考慮,羅斯福在2月5日的雅爾塔會議上正式建議,從美、英兩個占領區各劃一部分組成法國占領區。邱吉爾、斯大林表示同意。1945年6月5日,四國駐德占領軍總司令在柏林正式聲明把德國分成4個部分,東區歸蘇、西北區歸英、西南區歸美、西區歸法。“大柏林”區由四國共同占領。聲明還規定由四國總司令正式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7月中旬起,四大國在德國和柏林按劃定區域實行占領和管制。在7月底召開的波茨坦會議上,四國又通過對德管制的政治經濟原則。至此,蘇、美、英、法四國分區占領德國的局面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