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上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亦稱“大蕭條”。它是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總危機的時期內發生的;是在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傢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非常尖銳化,世界上出現社會主義國傢和廣泛的民族解放運動,從而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相對縮小的情形下發生的。

  危機的過程 一般認為危機是從1929年10月股票行情猛跌開始的。到11月中旬,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下降40%以上,證券持有人損失達達260億美元(見彩圖)。嚴重削弱金融制度,動搖企業界信心,阻礙工、農業發展,縮小海外購買和投資,使美國經濟陷入停滯狀態。從1929年至1932年,銀行破產達101傢,企業破產109371傢,全部私營公司純利潤從1929年的84億美元降為1932年的34億美元。1931年美國工業生產總指數比1929年下降53.8%。重工業生產的縮減尤為嚴重。農業總產值從1929年的111億美元,降到1932年的50億美元。在外貿方面,進口總值從1929年的近40億美元,降到1932年的13億美元,出口總值從53億美元降到17億美元。

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華爾街

  由於工、農、商業萎縮,到1933年3月,美國完全失業工人達1700萬,約有101.93萬農民破產,淪為佃農、分成制農民和雇農,許多中產階級也紛紛破產。美國國民收入從1929年878億美元,降到1933年的402億美元,1933年的商品消費額,下降到1929年水平的67%。

  危機期間,一方面生產過剩,商品積壓,甚至銷毀大量農產品和牲畜,另一方面廣大勞動人民又缺衣少食。據1932年9月《幸福》雜志估計,全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即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8%無法維持生計(1100萬戶農村人口未計在內)。200萬人到處流浪,棲息在破爛的“胡佛村”裡。

“大蕭條”中領取救濟食品的失業人群

  在這次危機中,工業、農業、信用危機同時並發;並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使它的工業生產總產值下降36%。世界貿易縮減2/3。

  胡佛政府的反危機措施 對這次空前的大危機,H.C.胡佛政府基本上是采取傳統的放任主義的對策。同時,也采取瞭一些反危機措施。通過全國信貸公司(後改為“復興金融公司”),撥款給工業和鐵路公司,使其免於破產;采取收購農產品,舉辦信用貸款和實行保護關稅,以維持農產品價格,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此外,責成銀行信用協會,以互相調節資金的方式,防止銀行破產。但這些措施收效甚微。因此,這次經濟危機持續時間特別長,危機停止後進入特種蕭條階段,未達繁榮又陷入1937年危機。

  尖銳的階級鬥爭 30年代初,在美國共產黨和工會統一同盟的領導下,人民群眾奮起反抗。從1929年到1932年,共發生2700次工人罷工。1930年3月6日全國有125萬失業者參加瞭抗議失業的示威遊行。饑寒交迫的失業者不再尊重法律和私有財產,有的抗稅,有的違法開采公司私有煤層,有的不經主人許可就在空地上種莊稼。農業工人也舉行多次罷工。有些州發生過小農的武裝反抗鬥爭。許多著名文化人公開擁護共產主義。

“大蕭條”時期失業群眾的示威遊行

  

參考書目

 Arthur M.Schleslnger,Jr.,The Crisis of the Old Order,Houghton Mifflin Co.,Boston,1957.

 E. W. Hawley, Herbert Hoover and the Crisis of American Capitalism, Schenkman Publication Co., Mass.,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