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大政黨之一,在美國實行的兩黨制中與共和黨輪流執政。以驢為徽。

  1791年建黨時稱共和黨,1794年改稱民主共和黨。又稱反聯邦黨。後該黨分裂。傑克遜派於1828年建立民主黨。1840年全國第3次代表大會正式定名為民主黨。主要代表西南部新興的植棉奴隸主和舊南部奴隸主、小農、邊疆居民和工匠等階級的利益。

  1828年A.傑克遜當選總統(1829~1837在任),他為維護聯邦統一、制止分裂裂危機,進行瞭政治改革。擴大總統及聯邦政府職權,實行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提名總統候選人,以州為單位提出總統選舉人,勝利者獲得本州全部選票的制度;建立健全民主黨各級委員會;擴大白人成年男子普選權等。美國學者稱之為:“傑克遜民主”。

  此後至1860年,除1841~1845年、1849~1853年由美國輝格黨執政外,均由民主黨掌權。19世紀40年代民主黨被大奴隸主控制,主張在新土地上擴大奴隸制。1861年南北戰爭前夕發生分裂,北部民主黨並入美國共和黨。南部民主黨則成為奴隸主政黨,並挑起美國內戰。戰後民主黨長期在野,代表南方大土地所有者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並得到與進口貿易有關的北方工業傢和金融傢的支持。它長期是“南方黨”,直到1932年大選時,才開始打破傳統的地域界線。

  美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以來,民主黨在本質上與共和黨無異,亦被壟斷財團控制。但因其一貫標榜民主頗得工會中上層支持,常以代表勞工自詡。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民主黨T.W.威爾遜政府於1917年參戰。1920年後共和黨執政。1933年民主黨的F.D.羅斯福在嚴重經濟危機中擊敗共和黨總統H.C.胡佛(1929~1933在任)就任總統,實行新政,以解決經濟危機,並促進瞭國傢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4次蟬聯總統。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去世後,由H.S.杜魯門繼任。1950年杜魯門政府派兵入侵朝鮮。1953年,杜魯門下臺。此後,民主黨與共和黨繼續交替執政。1961~1969年,1977~1981年民主黨執政,J.F.肯尼迪、L.B.約翰遜、J.卡特(1977~1981在任)任總統。民主黨對內繼續推行“新政”政策,先後提出“公平施政”、“新邊疆”和“偉大社會的方針”;對外推行擴張政策。肯尼迪、約翰遜任內強化瞭印度支那戰爭。

  該黨每4年召開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本黨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制定競選綱領。中央設全國委員會,任期4年。負責籌備全國代表大會和主持競選活動。該機構設主席、副主席、秘書、司庫和特別法律顧問等職。下設各州委員會,組織本州競選活動。現任主席為P.G.科克。該黨無固定綱領,以競選總統的綱領作為政綱,亦無固定黨員,黨籍自由。黨員總數按本黨總統候選人投票的結果計算。競選經費由壟斷財團資助。

  

參考書目

 Harold F. Gosnell, Richard G. Smolka, American Parties and Elections, Bell & Howell Company, Ohio,1976.

 曹紹廉:《美國政治制度史》,甘肅人民出版社,蘭州,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