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人階級的政黨。

  從建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1919年8月31日和9月1日左派美國社會黨相繼成立美國共產主義勞工黨和美國共產黨。兩黨的政治綱領大致相同。不久同時遭到美國政府的查禁,1920年1月被迫轉入半地下。1920年5月,共產黨部分黨員先與共產主義勞工黨聯合組成美國統一共產黨,1921年5月該黨又與共產黨合併,組成以C.E.魯滕堡為執行書記的美美國共產黨。美共通過勞工聯盟和工人理事會積極開展活動,並支持它們於1921年12月組成公開的美國工人黨。

  1923年4月,共產黨與工人黨合並,稱美國工人黨,從而結束黨的半公開活動時期。1925年8月,美國工人黨改稱美國工人(共產)黨。1927年魯騰堡逝世,J.洛夫斯通擔任執行書記。1928年10月,批判和清洗托洛茨基分子J.G.坎農機會主義集團。以W.Z.福斯特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公開揭露和批判洛夫斯通修正主義路線,1929年7月,美共中央委員會將這個修正主義集團清除出黨,並選舉福斯特等4人擔任書記。1930年黨的“七大”又改名為美國共產黨。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期間,美共領導瞭聲勢浩大的抗議失業、抗議饑餓和反對削減工資的群眾運動,參與組織一系列總罷工和震撼全國的示威遊行,並深入南部為維護工人、黑人和農業勞動者的政治經濟權益而鬥爭。美國共產黨堅定地站在反法西斯的立場上,同情和支持中國、西班牙等被侵略國傢,1937年組織3000名戰士參加國際縱隊,支援西班牙人民。當總統F.D.羅斯福“新政”遭到法西斯分子攻擊時,美共從初期持否定態度轉而有限度地、批判地支持羅斯福及其一些改革。美共威望迅速提高,30年代末黨員人數也增加到10萬人。1932年福斯特患重病。1934年4月,在美共“八大”上,E.R.白勞德當選為總書記,但他逐步滑向修正主義。德黑蘭會議後,公開主張放棄社會革命,實行改良主義和階級合作。1944年5月解散共產黨另建非黨的共產主義政治協會。1945年7月,美國共產黨人在福斯特的領導下舉行非常大會,嚴厲批判瞭白勞德的錯誤路線,恢復瞭共產黨的組織。1946年2月白勞德被開除出黨,福斯特當選為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政府對共產黨人及其同情者進行大規模的迫害和鎮壓。1948年美共12名政治局委員被判刑。1956年蘇共“二十大”後美共又受到“反斯大林主義”等國際事變的沖擊,黨內一部分人發生動搖,甚至提出瞭把黨變成某種政治或教育協會的主張,黨員人數銳減。1957年2月,黨的“十六大”批判這種錯誤傾向,但此後黨內的修正主義繼續泛濫,在黨的報刊上出現瞭馬列主義已經“過時”,無產階級專政“不適用於美國”等錯誤觀點。1958年2月,美共召開全國委員會,批判上述錯誤觀點。1961年黨的領導人福斯特逝世,E.G.弗林繼任黨的主席。1966年美共恢復合法地位和各種公開活動,1968、1972年均提出總統候選人參加競選。美共“二十一大”以後,把產業工人和黑人作為工作重點。1979年美共“二十二大”通過的綱領指出,要通過和平道路戰勝壟斷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美國。70年代末美共約有黨員1.5萬人,黨組織分佈在37個州,G.霍爾任總書記,H.溫斯頓任主席。黨的中央理論刊物是《政治月刊》,機關報為《每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