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東北部重要港口和工業城市,著名的水上城市和旅遊中心,威尼斯省省會。地處亞得裡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波河河口外海濱地帶。面積6.9平方公裡。包括郊區人口34.25萬(1983)。

  城市建於離大陸4公裡的118個小島上,由117條水道和400座橋樑將各島聯成一體。城市建築物大多臨河瀕海,素以舟楫交通便捷的“水上城市”著稱於世(見彩圖)。島上地勢低平,河網密佈,波河河口多沼澤、潟湖。因地表缺乏淡水資源,長斯抽取地下水,造成成陸地下沉。現雖改從大陸供應淡水,陸沉現象有所緩和,但每當浪高潮大之日,仍易發生海水倒灌。氣候冬季溫和,1月平均氣溫4℃;夏季較熱,7月25℃。年降水量734.6毫米。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一景

  古代名城,建於公元5世紀。9~10世紀為意大利北部地區手工業和商業中心之一。10世紀末曾建城市共和國,同地中海東部沿岸各國貿易聯系密切。威尼斯商人活躍於地中海和中東地區,把東方的絲綢、香料、珠寶等貴重商品經此轉運到西歐各地。11世紀十字軍東征期間,加強瞭商業優勢地位。14、15世紀早期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促進瞭城市經濟的繁榮,並興建瞭許多具有中世紀時期文化藝術和建築特色的教堂、宮殿等;當時已有城市人口20萬,擁有3000艘商船,幾乎獨占瞭東地中海的貿易,生產的毛、絲織品和玻璃器具行銷歐亞地區,成為地中海地區最繁華的貿易中心之一。後由於奧斯曼帝國崛起,切斷瞭地中海東、西貿易的通道,並隨著世界新航路的開辟,歐洲商業中心逐漸移至大西洋沿岸,威尼斯的商務活動大大縮減,經濟日益衰落。1866年並入意大利王國。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地中海沿岸國傢的貿易往來重新活躍,威尼斯又獲繁榮。19世紀末和20世紀上半葉,發展起新的工業部門。20世紀60年代以來,成為北部意大利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主要工業部門有造船、冶金(有色冶金為主)、煉油、化學、紡織、玻璃等,其中造船、冶金等工業發展較快;並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花邊、刺繡等著稱。

  自古以來,威尼斯的海運發達,後因港灣長斯淤積,原有港區已不適應現代海運的需要,現已另辟深水航道、專用碼頭和自由港區,附近的馬爾蓋拉港即為重要的油港和客運港。輸入以燃料、礦石(有色金屬和鐵礦)、棉花等為主,輸出多為船舶、化工產品、棉織品和其他農產品。本市與大陸主要城市之間有鐵路和公路相通,並有鐵路經阿爾卑斯山脈的隘口通中歐各國。

  著名的旅遊城市,每年接待遊客數百萬人次。以瑰麗的建築藝術和“水都”獨特的風貌馳名於世,並多中世紀藝術古跡。市區中心有古老的聖馬可廣場,廣場上有總督府、鐘樓和大教堂等建築物。離岸2公裡處的線狀沙灘一帶為海濱浴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