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50~70年代愛爾蘭人民反對英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J.斯蒂芬斯於1858年3月17日在都柏林建立愛爾蘭革命兄弟會,後改稱愛爾蘭共和兄弟會。同日,J.奧馬奧尼在紐約建立芬尼兄弟會,以愛爾蘭傳說中的蓋爾人芬恩·麥庫爾統帥的民團命名其組織。這兩個組織統稱芬尼。其成員,在愛爾蘭大多是城市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份子,在美國主要是愛爾蘭裔的移民。其組織按秘密原則建立,成員宣誓入會。愛爾蘭共和兄弟會是芬尼的核心並以愛爾蘭共和國的名義行使權力。美國的芬尼在南北北戰爭中迅速發展,會員最多時達到4.5萬人,它在人力物力上始終給愛爾蘭共和兄弟會以有力的支持。芬尼在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英國的一些城市也有組織。其武裝力量稱愛爾蘭共和軍。機關刊物為《愛爾蘭人民報》和《愛爾蘭之旗》。其綱領明確提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建立共和國,支持旨在發展愛爾蘭民族事業和爭取獨立的一切運動,並提出把佃農變成租地所有者,廢除大地主所有制。芬尼的鬥爭策略是秘密謀劃,打入軍政機關,適時武裝暴動,策動愛爾蘭軍隊嘩變。

  1865年英國殖民當局取締《愛爾蘭人民報》,1866年在愛爾蘭逮捕芬尼領導人,停止人身保護法,把愛爾蘭軍隊調往英國。1866年、1870年美國的芬尼先後兩次攻入加拿大,企圖以攻取加拿大迫使英政府放棄對愛爾蘭的統治,但均未奏效。1867年芬尼在愛爾蘭一些城市起義,同年在曼徹斯特襲擊囚車,也相繼失敗。先後有169人被捕受審。大部分領導人被判處無期徒刑或長期徒刑,3人因襲擊囚車被處死,人稱曼徹斯特三烈士。

  該運動獲得農民和市鎮平民的支持。第一國際也曾發動各國無產階級支持芬尼運動。由於芬尼領導內部的分歧,英國的鎮壓和美國政府的壓力,19世紀70年代後,芬尼運動迅速衰落。芬尼運動迫使英國從19世紀60年代末起,開始采取懷柔政策,為爭取自治的鬥爭創造比較有利的環境,但也助長瞭愛爾蘭民族解放運動中改良主義路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