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中海世界東岸地區一系列小城邦的總稱。位於利萬特海岸中部狹長地帶,北起阿拉杜斯,南到多爾,長約320公裡。著名的城邦有推羅、西頓、比佈魯斯、烏加裡特等。腓尼基一詞來自希臘語,意為紫紅色或青銅色,可能與該地所產椰棗的顏色和迦南人的深色皮膚有關,也有人認為與腓尼基人生產紫色染料有關。居民自稱迦南人,屬西北塞姆語族。

向波斯帝國進貢的腓尼基人

  公元前第2千紀初,腓尼基沿海已出現一批貴族統治的城市小國,臣服於埃及新王國。公元前第2千紀後半期,腓尼基城邦才從其他迦南人國傢中脫穎而出。居民以海上貿易為主。各城邦的王權有限,實權掌握在富有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手中。公元前12世紀初,達到極盛時期。公元前10世紀起,各邦開始大批向海外殖民,殖民地遍佈地中海沿岸各地,成為僅次於希臘人的殖民民族。著名的殖民地有:加的斯(在西班牙)、瓦拉塔(在馬耳他)、巴勒莫(在西西裡)、卡利亞裡(在薩丁島)、摩加多爾(在摩洛哥)、烏提卡、比則爾塔、科庫萬和迦太基(在突尼斯)。其中迦太基最強大。公元前9~前7世紀,腓尼基各城邦多次參加敘利亞各國反對亞述的同盟,均告失敗。公元前6~前4世紀,腓尼基各城邦先後被新巴比倫王國征服,後又成為波斯帝國的第五行省。公元前332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在推羅遇到頑強抵抗。此後,腓尼基人先後處於希臘人、羅馬人的長期統治下,逐漸與其他民族融合。

  在母邦喪失獨立時,腓尼基的殖民地卻正在西部地中海稱霸(公元前7~前2世紀),先與希臘人爭雄,後又成為羅馬人的勁敵。羅馬人稱其為佈匿人。迦太基在第一次佈匿戰爭中(公元前264~前241)失敗。在公元前221~前202年的第二次佈匿戰爭中,名將漢尼拔率大軍直搗意大利,數敗羅馬軍隊,幾乎攻入羅馬,但最後羅馬人仍取得勝利。在公元前146年的第三次佈匿戰爭中,迦太基被羅馬滅亡。

  腓尼基人以經商、航海和殖民著稱,也進行海盜活動,擄掠人口並從事奴隸買賣。各城市手工業、商業發達,葡萄酒、橄欖油、玻璃制品、優質木材和紫紅染料等行銷地中海沿岸各地。腓尼基人對世界文明的最大貢獻是字母文字。由於商業帳目需要簡便文字,腓尼基人放棄復雜的楔形文字,發明由22個輔音字母組成的文字系統。這種文字直接影響古希臘字母,由希臘字母又衍生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在東方,對阿拉伯、印度、亞美尼亞等地字母文字的產生也有重大影響。

  腓尼基人是古代世界最優秀的航海傢和探險傢,歷史記載中,有他們繞航非洲以及遠航不列顛和愛爾蘭島的壯舉(見彩圖)。在陸路,北非的腓尼基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與西非貿易。其藝術受亞述、埃及和愛琴地區影響,但保留自己的特點。藝術主題多以人物和人首鳥身的斯芬克斯為主,金屬制品十分精巧,石浮雕很多,牙雕和木雕是腓尼基人特有的藝術。

腓尼基船(浮雕,公元前12~前8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