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為掌握嚴寒地區作戰特點和戰鬥技能而進行的訓練。它通常是在氣溫低於-20℃進行的。

  嚴寒地區氣溫低,風雪多,積雪深,凍土層厚,對訓練有很大影響。人員易發生凍傷和雪盲;車輛、機械起動困難,機件運轉不靈;步(機)槍易打不響或不連發,火炮射程縮短,彈丸侵徹力降低;光學儀器、通信器材效能減弱;構築工事困難;部隊行軍速度緩慢,航空兵活動受限制;軍隊指揮和協同訓練複雜,訓練保障困難。

  嚴寒地區訓訓練,包括人員耐寒訓練,生活訓練和技術、戰術訓練:①人員耐寒訓練,主要是進行長跑、爬山、負重行軍、風雪浴、冬泳等。②生活訓練,主要是學會雪地露營和制作熟食,防風雪和保暖措施。③技術、戰術訓練,主要是學會武器、裝備操作使用和故障排除,工程作業,隱蔽偽裝,在暴風雪條件下徒步、乘車行軍和鐵路輸送的方法;研究嚴寒地區作戰的基本原則和戰鬥行動的特點,組織各種形式的演練,提高諸軍種、兵種協同作戰的能力。

  嚴寒地區訓練,較之一般條件下訓練艱苦,應從思想、物資上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教育官兵認識嚴寒訓練的重要意義,樹立不畏嚴寒、不怕困難的思想。訓練方法通常是先試點,後全面展開;先進行耐寒鍛煉,後進入低溫條件下訓練;多活動少停頓,室內室外結合,避免在野外停留時間過長而發生凍傷。對武器、裝備、物資,要采取防凍、防滑、防事故等措施,準備防寒裝具和備分器材,加強管理和保養,以保障訓練正常進行。

炮兵分隊在冰雪凍土地上進行操炮準備

  這種訓練對提高軍隊作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1941年冬季,進攻蘇聯的德國軍隊遭到嚴寒襲擊,因部隊缺乏耐寒訓練和防寒準備,凍傷11萬餘人,火炮上的潤滑油被凍住,打不開炮閂,數以千計的車輛被凍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許多國傢的軍隊很重視嚴寒地區訓練。美國軍隊成立瞭“嚴寒地區試驗中心”和“北方作戰訓練中心”,對部隊輪流進行冬季作戰訓練,還經常與盟軍在歐洲戰區進行冬季作戰聯合演習。中國人民解放軍為提高現代條件下的作戰能力,把嚴寒地區訓練擺到重要位置,開展大規模的冬季練兵活動,加強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許多部隊到嚴寒地區進行適應性訓練,戰鬥能力有瞭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