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學派經濟學傢J.V.羅賓遜提出的關於資本主義市場結構和市場價格形成的理論。代表作是1933年出版的《不完全競爭經濟學》。她的理論和美國經濟學傢E.H.張伯倫於同年出版的《壟斷競爭理論》共同構成瞭“壟斷競爭論”,成為現代微觀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見張伯倫壟斷競爭理論中的價格思想)。

  羅賓遜不完全競爭經濟學的提出受到英國經濟學傢P.斯拉法(見斯拉法的價格思想)和A.馬歇爾思想的影響。她在馬歇爾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礎上(見馬歇爾的局部均衡價格論),應用包括邊際收益曲線在內的一套分析工具,建立起能適用於純粹競爭、純粹壟斷和壟斷競爭條件下的市場均衡模式。

  與張伯倫的觀點相比,《不完全競爭經濟學》的特點是:①不完全競爭和壟斷競爭的含義不盡相同。羅賓遜認為,現實的競爭就是不完全競爭,它是由市場的不完全性產生的。不完全競爭不含有壟斷因素在內,而張伯倫的產品差別則是企業掌握壟斷權力的基礎。②不完全競爭理論沒有涉及銷售者人數的多寡,可以應用於除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條件以外的所有市場情況。張伯倫將壟斷競爭按賣者人數的多寡,劃分為出售差別產品的許多銷售者之間的壟斷競爭和少數賣者之間的寡頭競爭兩種市場類型,並分別進行分析。③羅賓遜更著重於完全壟斷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