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種商品在同一市場不同季節的價格差額。形成商品季節差價的主要原因是:①把季節性生產、常年性消費的商品儲存到非生產季節銷售,需要支付一定數量的資金佔用利息、稅金和保管費等,需較高的銷價予以補償;②常年生產、常年消費的商品,但在不同季節生產的耗費不同,如在冬季和夏季生產的同種蔬菜,需要不同的銷價予以補償;③常年生產、季節消費的商品,在同一市場的不同季節有極不相同的供求狀況、生產費用和儲存費用,其銷價也受到調節;④國傢對一些商品的不同季節銷價有不同的調節政策。<

  中國社會主義價格體系中的季節差價,多存在於農產品,特別是鮮活副食品的經營活動中。通常有儲存性季節差價和淡旺季節差價之分。前者主要由生產季節生產、常年使用的商品所支付的儲存費用、稅金構成;後者主要由不同季節生產同種商品所耗費的費用差額構成。實際工作中,人們常把全年各月中的最低價格作為計算季節差價的基價,把報告期的價格與基價之間的差額,叫做季節差價。季節差價占計算基價的百分比稱為季節差率。國傢通過規定季節差率對部分重要商品的季節差價實行幹預。合理的季節差價是企業價格決策的目標之一,也是國傢促進生產發展,鼓勵合理儲備,正確調節供求,有效滿足社會需要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