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傢大肆侵佔落後國傢和地區的領土,進行殖民擴張和掠奪,從領土上瓜分世界。

  概況 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從一開始就是和對外殖民侵略和掠奪分不開的。利用國傢權力,以最殘酷的暴力進行殖民掠奪,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地理大發現以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和法國,先後走上瞭殖民掠奪的道路。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它們以及後起的沙皇俄國,都侵佔瞭大量海外土地地。在1876年,僅英、俄、法三國的殖民地面積就達到4040萬平方公裡,其中號稱殖民帝國的英國占據瞭2250萬平方公裡,俄國占據瞭1700萬平方公裡。

  19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和壟斷資本統治的形成,帝國主義國傢為瞭奪取原料產地、投資場所、銷售市場和戰略要地,掀起瞭侵占殖民地的高潮,瓜分世界領土的鬥爭達到瞭白熱化的程度。1876~1914年間,英、俄、法、德、美、日6個帝國主義國傢,共占領瞭近2500萬平方公裡的海外土地,使世界上的殖民地領土從4040萬平方公裡增加到6500萬平方公裡。這時,幾乎整個非洲、拉丁美洲和大部分亞洲地區都被置於帝國主義殖民統治之下,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囊括瞭全世界,形成瞭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一方面是剝削和壓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少數帝國主義國傢,另一方面則是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它們是帝國主義賴以生存的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列強角逐的主要地區是非洲,其次是西亞和東亞。到1910年,非洲土地面積的90.4%,亞洲的56.6%,美洲的27.2%,大洋洲的100%,已淪為列強的殖民地。此外,亞洲、拉丁美洲許多國傢變成瞭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或附屬國。

  列強的侵略和殖民擴張

英國 侵占的殖民地最多。它倚仗其海上霸權地位和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已有的龐大殖民地為基地,在1860年以後發動瞭一系列殖民戰爭。在亞洲,以印度為據點,先後吞並瞭馬來亞、上緬甸、北婆羅洲,再次入侵阿富汗,並把伊朗變成瞭保護國。與此同時,英國積極參加瞭列強對中國的瓜分和掠奪,侵占瞭香港,侵入瞭西藏,控制瞭長江流域,把整個華中地區列為自己的勢力范圍。英國又是列強瓜分非洲的最積極的參加者,它侵占瞭埃及,奪得瞭從北非尼羅河流域經東非高原以及西非幾內亞海灣的大片殖民地。英國在大洋洲又占領瞭斐濟島和所羅門群島。到1914年,英國所擁有的殖民地占全球面積的1/4,占列強侵占的殖民領土總和的1/2以上,人口的75%以上。

  俄國 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個殖民帝國。俄國雖然在經濟上和壟斷資本的發展程度上落後於歐美其他國傢,但它在專制主義統治下形成瞭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具有強烈的對外侵略野心。它倚仗其軍事力量對其周圍的落後國傢和地區進行瞭肆無忌憚的侵略擴張,侵占瞭中亞細亞、西伯利亞、外高加索、波蘭、芬蘭等地區,並向中東地區擴張,把勢力伸向伊朗、阿富汗、土耳其等國。在遠東,它積極參加瞭瓜分中國的罪惡活動,侵占瞭遼東半島,把東北北部變成瞭自己的勢力范圍,並染指朝鮮。到1914年,俄國已擁有1740萬平方公裡土地和3320萬人口的殖民地。

  法國 次於英國和俄國的第三殖民大國。從19世紀80年代起,在已經握有的龐大殖民地的基礎上,又通過殖民戰爭在亞洲和非洲侵占瞭大片土地。到1914年,法國已擁有相當於其本土面積20倍的1060萬平方公裡的殖民地,比德國、美國和日本三國的殖民地總和還多。

  德國、美國和日本 德國在瓜分世界領土上來遲瞭一步。當它19世紀80年代初,開始走上掠奪殖民地道路的時候,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幾乎已被其他列強瓜分完畢,不得不將其侵略矛頭指向剛剛被瓜分的非洲。1884年它宣佈非洲西海岸、多哥和喀麥隆為自己的保護地,接著占領瞭肯尼亞和坦噶尼喀。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它侵占瞭新幾內亞北部和鄰近島嶼,並取得瞭薩摩亞、馬裡亞納和加羅林群島。同時,德國還參加瞭列強瓜分中國的行列,1897年占領瞭膠州灣,並把整個山東省變成瞭自己的勢力范圍。美國在侵吞海外殖民地上也來遲瞭一步,它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除倚仗其強大經濟實力在拉丁美洲和亞洲推行經濟侵略外,還用武力侵占瞭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威克島和圖圖伊拉島,並通過1898年的美西戰爭從西班牙手裡奪取瞭菲律賓、波多黎各和關島,把古巴變成瞭自己的保護國。日本通過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和日俄戰爭(1904~1905),侵占瞭中國的臺灣以及澎湖列島、朝鮮、庫頁島南部,並將中國東北的南部變成瞭自己的勢力范圍。

  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鬥爭 隨著帝國主義國傢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和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帝國主義國傢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19世紀70年代以後,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的技術革命,加速瞭重工業和一系列新工業部門的發展,引起瞭英國和法國的相對落後和美國、德國和日本經濟的跳躍性發展。1870~1913年間,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由第一位下降為第三位,法國從第三位下降到第四位,而美國從第二位上升為第一位,德國從第四位上升為第二位。但是,到20世紀初結束的世界領土瓜分中,奪得土地最多的仍然是英國和法國,而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的美國和德國所得到的卻很少。這種經濟實力與領土瓜分的不平衡發展,終於導致瞭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這次大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戰爭一方面使俄國擺脫瞭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取得瞭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另一方面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瞭新的變化。德國由於戰敗,它的殖民地領土全部被英國、法國、日本和比利時等國所瓜分。結果,英國的殖民地反而從1914年的3350萬平方公裡增加為1938年的3930萬平方公裡,法國從1060萬平方公裡增加到1190萬平方公裡。這種狀況,又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瞭種子。

  

參考書目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