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社會分工分離出來的、專門生產同類產品的工業企業的綜合。

  工業部門的形成是生產力發展、社會分工和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由於工業生產進一步專業化,使原有工業部門進一步分離,並逐步形成一些新的工業部門,從而使工業部門結構也相應地發生某些新的變化,這些變化的總趨勢是工業部門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工業部門結構也日趨複雜。如從機械製造業中分離出機床製造業、採礦機械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等部門;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出現新技術、新材材料、新工藝和新產品,從而形成一些新的工業部門,如合成纖維工業、核工業、航天工業等。

  劃分工業部門的主要依據是:①產品的主要用途相同;②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相同;③工藝過程的性質相同。當然,並不是在任何條件下,同類企業的綜合都構成獨立的工業部門,隻有當某類產品從分散在許多部門、企業生產形成集中到專業化企業生產後,這些企業的綜合,才形成獨立的工業部門。

  為瞭便於計劃和組織管理工業,可以把工業部門分為三個層次,即工業部門粗分類;工業部門;工業部門細分類。粗分類把整個工業分為冶金工業、電力工業、機械工業、食品工業、紡織工業等大部門。在每個大工業部門下又分為若幹個工業部門,如機械工業分為農業機械制造工業、工業設備制造工業、交通設備制造工業、電子工業等。在每個工業部門下還可再進一步細分,如農業機械制造業可以分為拖拉機制造、排灌機械制造等。

  為瞭便於研究和正確規定兩大部類的比例關系,把工業分為重工業和輕工業。重工業主要是生產生產資料的部門,輕工業主要是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為瞭研究原料生產和對原料進行加工的各工業部門的發展速度與比例關系,工業部門還可以分為采掘工業和加工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