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最初的經濟學說。產生和發展於歐洲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反映瞭這個時期商業資本的利益和要求。它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瞭最初的理論的考察。

  產生 西歐資本主義產生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當時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貨幣投入流通。地理大發現促進瞭商業資本的大發展,引起對貨幣需求的強烈增長。與此同時,歐洲建立瞭封建中央集權制的民族國傢。民族國傢的龐大開支,日益需要大量貨幣。商業資資本在經濟上為民族國傢服務,民族國傢則運用各種力量支持商業資本的發展,重商主義就是在這一歷史條件下產生的。

  對社會經濟現象的考察 重商主義者反對西歐封建社會經院哲學傢用宗教教義和倫理規范來說明社會經濟現象,反對他們維護自然經濟而敵視貨幣財富,開始對社會經濟現象進行實際的考察。但是,由於當時在社會經濟中,還不是生產支配流通,而是流通支配生產。重商主義者對經濟現象的考察隻是從流通過程及其獨立化為商業資本運動時的表面現象出發,不能深入探討經濟現象的本質。

  財富觀 重商主義者不理解貨幣的起源和本質,把貨幣看成是財富的唯一形態。他們認為對外貿易是獲得貨幣財富的真正源泉,隻要在對外貿易中多賣少買,就可以給國傢帶來貨幣財富。利潤是從流通中產生的,是賤買貴賣的結果。商品生產應服從於對外貿易的需要,工場手工業是為商業服務的。他們主張國傢積極幹預經濟生活,為積累貨幣財富和發展對外貿易采取行政上和經濟上的各種措施。重商主義者對財富的看法反映瞭當時新興資產階級對貨幣資本的渴望。

  早期重商主義和晚期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的發展經歷瞭早期重商主義和晚期重商主義兩個歷史階段。早期重商主義產生於15~16世紀,晚期重商主義盛行於17世紀上半期。

  早晚期重商主義者都把貨幣看成是財富的唯一形態,但在如何增加貨幣財富的問題上,持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張。早期重商主義者主張絕對地多賣少買,嚴禁貨幣輸出國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貨幣本身運動,以貯藏盡量多的貨幣,達到積累貨幣的目的。晚期重商主義者主張允許貨幣輸出國外,隻要購買外國商品的貨幣總額少於出售本國商品所得的貨幣總額,就可以賺取到更多的貨幣。為瞭保證對外貿易中出超,他們主張發展本國制造業,並采取保護關稅的政策。早晚期重商主義反映瞭商業資本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要求。早期重商主義反映資本主義發展最初階段商業資本追求以貯藏形式來積累貨幣;晚期重商主義者出現在資本主義有瞭初步發展的時期,他們是貿易差額說的代表,意識到貨幣隻有在不斷運動中才能帶來更多的貨幣。

  

參考書目

 E.F.Heckscher,Mercantilism,rev.ed.,Macmillan,New York,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