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國際收支的經常帳戶項目產生較大的順差或逆差。

  產生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①經濟結構的影響。世界各國由於技術水準、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不同,形成瞭不同的出口商品結構。如果國際間對某些商品的生產或需求發生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改變某些國傢出口商品的結構。而如果該國的國內生產結構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勢必引起對外貿易的不平衡,其結果則可能導致國際收支不平衡。②資本國際移動的影響。在不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傢,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或或流出,會對該國的國際收支產生重大影響,造成國際收支的順差或逆差。③物價變動的影響。物價變動包括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兩種價格因素。首先,國內物價會由於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而發生變動。一國如果實行通貨膨脹政策,必然導致國內物價的上漲。國內物價上漲後,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以外幣表示的本國出口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就會相應提高,而進口商品的國內市場價格就會顯得偏低,這樣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能力就會削弱,客觀上起到抑制出口鼓勵進口的作用,造成貿易外匯支出增加,從而使國際收支產生逆差。反之,則有可能產生順差。其次,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動,也會直接影響到該商品主要進出口國傢的國際收支平衡。④貨幣匯率變動的影響。在紙幣流通的貨幣制度下,各國多以自由兌換貨幣作為國際清償手段和儲備資產。如果作為清償手段或儲備資產的貨幣對外價值發生變動,就會使以該貨幣計價結算的債權債務和儲備資產的實際價值發生變動,從而引起國際收支的不平衡。⑤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影響。在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會給國際收支帶來不同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是相互滲透且呈連鎖反應的。一般來說,在繁榮時期,由於生產的高漲,對外貿易會大幅度增長,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可能出現順差,外匯儲備也會隨之增加,國際收支就可能出現順差;而蕭條時期,由於生產下降,出口縮減及外匯支出增加,則會導致國際收支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