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學或機械方法,把植物纖維分離出來製成紙漿,然後經過交織成型製成紙張或紙板的工業部門。

  紙張生產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造紙術是以東漢蔡倫(?~121)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發明傢總結瞭先前的漂絮等處理經驗而創造發明的,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到瞭唐宋時期,造紙業已經進入瞭興盛階段,當時製造的宣紙,名聞世界。但中國近代造紙工業起步很晚,在外國資本的排擠下,生產一直陷於窘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立後,1952~1985年在造紙工業基本建設上投資約51億元,建成瞭一批大中型造紙廠。1985年底,造紙工業擁有企業4600多個,職工人數58.4萬人;機制紙和紙板產量911萬噸,比1949年增長約82倍,平均每年遞增13.5%;造紙工業總產值達107.7億元,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占1.3%;機制紙的品種已由50年代初的30種左右,發展到500種左右。紙張品種按大類可分為以下五類:①文化出版用紙,如新聞紙、銅版紙、字典紙等。②工業用紙,如各種絕緣紙、油氈紙、過濾紙和其他專用紙。③包裝用紙和紙版,如水泥袋紙、防銹紙以及復合包裝紙等。④各種儀表記錄紙和海圖紙。⑤生活用紙,如面巾紙、餐巾紙、衛生紙、塗塑紙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新的紙張品種還會不斷創新和發展。

新聞紙生產(吉林造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