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紙幣和金屬輔幣。在理論研究中,也泛指中國社會主義經濟中的貨幣範疇。

  產生和發展 1948年,中共中央為瞭適應即將取得全國解放的新形勢,統一原先各解放區分散發行的各種貨幣,為此,於該年12月1日成立瞭中國人民銀行並開始發行人民幣。人民幣發行後,先是與原有各解放區的貨幣固定比價流通;隨後開始逐步回收各解放區的貨幣,到1951年4月全部收清。原由國民民黨政府的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則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每解放一地立即予以收兌。新疆地區的貨幣於1951年11月才統一。西藏在建國後還流通“藏幣”,直到1959年8月才開始用人民幣收兌。

1948年發行的第一種人民幣

  全國解放之際,由於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連年惡性通貨膨脹,城鄉還廣泛地流通著黃金、銀元和外幣。為瞭建立獨立、統一的人民幣市場,在統一解放區貨幣和收兌國民黨政府中央銀行貨幣的同時,還進行瞭禁止金銀外幣在市場流通的鬥爭。人民幣發行初期,正是解放戰爭全面進軍的時候,為瞭滿足軍事和生產的急需,不得不用貨幣發行來支持財政。於是,自抗日戰爭開始以來綿延多年的惡性通貨膨脹繼續發展。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1949年一年內物價上漲達70餘倍。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政府十分註意克服通貨膨脹的問題。1950年3月開始貫徹執行政務院通過的《關於統一國傢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以後,迅速制止瞭物價一日數漲的狀況,從此出現瞭幣值長期穩定的局面。為瞭消除通貨膨脹的遺跡,1955年3月1日起發行新的人民幣,新幣1元兌換舊幣1萬元,任何階層手中的舊幣都可以無限制地按照這個比率兌換;物價、工資和一切債權債務也都按照這個比率折算。為瞭改善輔幣的流通,1957年12月1日又發行瞭金屬輔幣。(見彩圖)

中國人民銀行輔幣壹、貳、伍分(1957)

  本質 關於人民幣的本質是理論界長期爭論的課題。爭論的核心是:人民幣仍然是貨幣,還是已經轉化或部分轉化為勞動券。

  承認人民幣是貨幣的學者,對其本質的表述,有兩種看法:①認為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它並不隨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而改變;在不同的生產關系中貨幣隻是被不同的階級利用,而不具有階級性。所以,人民幣作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中的貨幣范疇,其本質仍然是一般等價物。②認為貨幣的本質既包括其作為一般等價物的一般屬性,也包括體現其借以存在的特定生產關系的特殊屬性。因此,對人民幣的本質應概括作為一般等價物和體現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這兩方面的內容。

  持人民幣部分具有勞動券性質觀點的學者,其主要論據是:國營企業之間產品的運動不改變所有權,從而不存在商品交換關系,國營企業與職工之間也不存在勞動力的買賣,所以,人民幣也就不再是或不完全是本來意義的貨幣。

  1978年後,理論界的看法基本趨向一致,認為人民幣依然是貨幣。主要論據是社會主義社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還存在著商品經濟,勞動還需要由貨幣這個間接的尺度來衡量,商品交換也需要借助於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來實現。

  作用 對人民幣作用的看法在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曾出現幾次大的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在理論界占統治地位的論點是:貨幣這個私有制的產物,可以被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傢所掌握並用來為社會主義經濟服務,有關政策的制定基本上也以這種論點為依據。1958年大躍進時,把貨幣與資產階級權利等同起來,對貨幣基本上持否定態度的論點一時間占統治地位;同時,在共產主義不要很久即可到來的氣氛下,似乎貨幣即將消亡。於是出現瞭直接、間接削弱乃至否定貨幣作用的左傾政策和措施,給經濟生活造成一定的損害。這種在60年代前半期就曾受到批判的左傾觀點,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又重新提起,而且變本加厲地直接把貨幣說成是滋生資本主義的土壤和溫床,並認為必須“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對它加以限制。1976年後,通過對極左觀點的批判,才認定不能把貨幣隻視為是資產階級可以利用的工具,在社會主義現階段的經濟條件下,它仍然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的積極因素。

  人民幣的價值基礎 人民幣是不是黃金的符號,也是一個有爭論的主要問題。爭論中始終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①認為人民幣是黃金符號,論據是:貨幣隻能由具有內在價值的商品來承擔,本身沒有價值的東西不能用來衡量價值;紙幣所以能用來計價,隻是因為它代表著一定數量的貨幣商品。中國歷史上的貨幣商品長期是白銀,抗日戰爭前夕,則逐步從白銀過渡到黃金。人民幣與舊中國的貨幣符號有著歷史的延續關系,並與世界上采用黃金作為貨幣商品的各種貨幣符號時刻發生聯系,所以人民幣仍然是黃金的代表。②認為人民幣與黃金不存在什麼聯系,主要理由是,人民幣與黃金無法定聯系,黃金作為貨幣商品隻是存在於國際經濟聯系中,在中國國內黃金已無貨幣作用,即使是在國際聯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趨勢也已非常明顯。不代表黃金的人民幣如何衡量價值,論點不盡相同。有的認為,人民幣的購買力靠國傢所掌握的大量物資來保證,因而它所代表的價值是基本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或稱之為“百物”;有的認為,人民幣所代表的價值是商品總價值的等分值,或認為實質是勞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