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卡爾多

  英國經濟學傢,新劍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以提出與經濟增長論相溶合的收入分配論和建議以消費稅代替個人所得稅著稱。

  生平和著作 卡爾爾多出生於匈牙利佈達佩斯一個比較富裕的猶太傢庭,父親是律師。中學畢業後在柏林大學聽課。1927~1930年就讀於倫敦經濟學院。1932年起,任該學院的助理講師、講師、副教授,直至1947年。1947~1949年,去日內瓦任歐洲經濟委員會研究及計劃組主任。1949年回英國後,在劍橋大學經濟系任講師,1952年升為副教授,1966年晉升教授,1975年退休,轉為名譽教授。在此期間,他先後擔任過印度、錫蘭、墨西哥、加納、英屬圭亞那、土耳其、伊朗、委內瑞拉等國政府的稅務顧問,也出任過聯合國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的經濟顧問。他還兩度擔任英國工黨政府財政大臣的特別經濟顧問。1974年,因其參政有功,被授予男爵爵位,成為上議院的終身議員。

  卡爾多的經濟研究領域很廣,從廠商理論到福利經濟學,從資本理論、國民收入分配理論到經濟周期、經濟增長理論,從國際貿易理論到貨幣政策、稅收政策。從30年代起寫作的大量論文和報告,在1960~1979年間先後編成八卷經濟文集:《價值和分配論文集》(1960)、《經濟穩定與增長論文集》(1960)、《經濟政策論文集》(兩卷,1964)、《經濟理論論文續集》(1978)、《應用經濟學論文續集》(1978)、《稅收報告》(兩卷,1979)。

《經濟政策論文集》1964年第1版封面

  經濟理論 卡爾多在30年代的論文尚未跳出傳統的邊際主義經濟學的框框,但被認為在那時已顯出他在理論上的“創見性”。其中有他所命名的“蛛網理論”,即用供求彈性的相對差異分析市場穩定條件的理論(1933);有在福利經濟學中稱為“卡爾多補償測驗”的“補償原理”。後者是卡爾多在《經濟學的福利主張與個人之間的效用比較》(1939)一文中提出的一個判別社會福利是否提高的標準。新福利經濟學在V.帕累托的“最佳狀況”概念的基礎上提出判斷一種經濟變化是否使社會福利有所改善的標準是:在一部分人狀況得到改善的同時,沒有任何人蒙受損失。但實際上,采取一項政策,在一般情況下,總會使一些人得到改善,另一些人受到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又如何判別這個政策的社會福利效果?卡爾多提出:假設(不必是實際的)通過重新分配,使受損失的人從得益者那裡得到補償後,每個人的狀況比變化前都有所改善,即可判斷這一經濟變化,使整個社會的福利得到瞭提高。這是建立在庸俗的邊際效用序數論基礎上的一種理論。

  J.M.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後,卡爾多的理論興趣逐漸由微觀經濟學轉向宏觀經濟學。1940年他發表一篇題為《經濟周期模型》的論文,運用凱恩斯的投資-儲蓄分析,建立新的經濟周期的理論,這是卡爾多轉向凱恩斯陣營的一個標志。之後,他寫瞭大量有關宏觀經濟問題的論文,成為英國後凱恩斯經濟學派(新劍橋學派)的一個重要成員。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是他在1956年發表的《兩種不同的分配理論》。傳統的收入分配理論,以邊際生產力決定各生產要素的價格說明國民收入的分配,這屬於微觀經濟學范疇。卡爾多以凱恩斯的投資-儲蓄分析為基礎,從宏觀入手,結合經濟增長來說明國民收入的分配。他把國民收入 Y分為利潤(或財產收入P)和工資(或勞動收入W)兩大部分;認為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的相對份額 P/Y取決於投資率(投資對國民收入的比率 I/Y)和利潤的儲蓄傾向(利潤中的儲蓄比率sp)與工資的儲蓄傾向(工資中的儲蓄比率sW)之差。在通常情況下,工資的儲蓄傾向等於零,即sW=0,則利潤的相對份額就取決於投資率和利潤的儲蓄傾向

。投資率愈高,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就愈大。利潤的儲蓄傾向愈高,則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就愈低。如果利潤全部用於儲蓄,則利潤的相對份額將與投資率一致。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確定瞭,餘下的即為工資的份額。這個分析是對邊際生產力決定收入分配的傳統理論的否定。卡爾多以後提出的經濟增長模式,在分析方法上和他的宏觀的收入分配理論是一脈相承的。按照卡爾多的模式,若工資的儲蓄傾向等於零,利潤的儲蓄傾向小於1(即不全用於儲蓄),則經濟增長率必須保持同利潤率的利潤和儲蓄比率之乘積相等,才能使經濟不斷地穩定增長。

  卡爾多的稅收政策主張,也和他的收入分配理論有關聯。1955年他發表《消費稅》一書,主張從現行的按個人收入課稅的制度改為按實際支出課稅的制度。他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收入分配是不公平的,在稅制上應讓富者多付,貧者少付。他在兩度擔任工黨政府財政大臣特別顧問期間,積極建議利用資本收益稅以實現收入的再分配,和利用有選擇的就業稅來鼓勵勞工轉移到制造業部門。

  此外,卡爾多十分關註發展中國傢的經濟發展和國際貨幣制度的改革問題,寫瞭不少有關這方面的富有創見的論文和報告。這和他多次在一些發展中國傢擔任財政經濟顧問的實踐活動是分不開的。

  

參考書目

 A. S. Eichner and J. A. Kregel, An Essay on Post-Keynesian Theory: A New Paradigm in Econo-mics,in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13,pp.1293—1314,1975.

 L.L.Pasinetti, Rate of Profit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Relation to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i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XXIX,October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