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國政府設置的海關對過境應納稅貨物和物品所徵收的進出口和轉口的稅收。

  目的和作用 徵收關稅是一個國傢行使主權的行為。徵收關稅的目的一是為增加財政收入,二是為保護本國生產和國內市場。關稅的目的與作用是隨著一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而變化。古代的雅典和羅馬帝國都曾對輸入和輸出的貨物徵收關稅。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商品經濟極不發達,各國之間的商品交換規模很小,,關稅隻是當時統治階級作為籌措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商品經濟逐步取代自然經濟,國際間商品交換日益擴大。同時,由於生產的不斷擴大和國內市場的相對縮小,迫使資本傢通過對外貿易對外傾銷剩餘產品,占領國外市場,掠奪別國的原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工業國傢為擺脫日益頻繁的經濟危機所帶來的沉重負擔,極力擴大對外貿易,爭奪世界市場更加劇烈。同時,發展中國傢為保護本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加強瞭關稅的保護作用。關稅作為籌措財政收入的手段已經減弱,而作為保護本國工農業生產和市場的作用大大加強。

  種類 一般分為進口稅、出口稅和過境稅三種:①進口稅。是進口國傢的海關在外國商品進口時,向本國進口商征收的關稅。進口稅率的高低,一般取決於該國政府對進口商品的需求程度而定。在進口稅的基礎上,又派生出進口附加稅和差價稅。進口附加稅,又稱特別關稅。是在征收進口稅以外征收的一種附加關稅。通常是一種限制進口的特定的臨時性措施。其目的主要有:應付國際收支危機,維持進出口平衡;防止外國商品傾銷;對國外某個國傢實行歧視政策。差價稅,又稱差額稅。是在征收正常的進口稅以外另行征收的稅(有的差價稅是關稅的正稅)。當某種產品國內價格高於同類的進口商品的價格時,為保護國內生產和國內市場,按國內價格與進口價格間的差額征收關稅。②出口稅。是出口國傢的海關對本國商品輸往國外時,向出口商所征收的關稅。征收出口稅的目的或者是為瞭財政收入;或者是為瞭保護本國的生產;或者是為保障國內對某些商品的正常供應。目前,西方工業發達國傢一般都不征收出口稅,主要是為瞭擴大本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些發展中國傢為提高商品出口競爭力,擴大出口,也采取減免某些出口商品的出口稅的作法。③過境稅,亦稱通過稅。即一國海關對於通過其關境的外國貨物所征收的稅。這種關稅產生於資本主義早期,普遍流行於歐洲各國,19世紀後半期相繼廢止。

  除上述三種關稅外,還有優惠關稅和普遍優惠制。優惠關稅又稱特惠關稅,即某一國傢對某些國傢所生產的一切商品或一部分商品所規定的特別優待的關稅。這種關稅有時是互惠的,有時是非互惠的。優惠關稅最早在宗主國與殖民地附屬國之間實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共同市場國傢與非洲等國傢之間,亞非拉發展中國傢經濟貿易集團之間也曾實行。普遍優惠制是發展中國傢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經過長期聯合鬥爭,迫使工業發達國傢承諾對從發展中國傢或地區進口的制成品或半制成品,普遍給予減免關稅待遇的一種制度。1968年第二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通過建立普惠制的決議,1970年第二十五屆聯大采納這項決議,並作瞭具體安排。普遍優惠制的特點是:一般來說,所有的發展中國傢或地區都可享受;優惠關稅是非互惠的,即給惠國對受惠國或地區提供關稅優惠,而受惠國或地區不必向給惠國提供同等關稅優惠。

  征收方法 關稅的征收方法主要有從量稅和從價稅兩種,在此基礎上又有混合稅和選擇稅:①從量稅。是一種按商品的重量、容量、長度、面積和數量等單位征收關稅的方法。采用從量征稅的方法征收進口關稅,在商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可起到加強關稅的保護作用。但在商品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采用此種方法征收進口稅,則不能起到財政關稅和保護關稅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西方工業國傢普遍采用此方法。戰後,由於西方工業國傢通貨膨脹加劇,大多數國傢已經放棄從量征稅的方法。②從價稅。即以進口商品的價格為標準征收關稅。從價稅是隨著商品價格的變動而變動,因而它保護關稅的作用不會受到影響。③混合稅。即對某種進口商品采用從量稅和從價稅同時征收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應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從量稅為主加征從價稅;一種是以從價稅為主加征從量稅。對哪些進口商品實施征收混合稅,各國政府都有規定。④選擇稅。即對於一種進口商品同時定有從價稅和從量稅兩種稅率,選擇其中最高的稅率進行征收的一種關稅。其目的是控制某種商品的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