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世紀歐洲航海傢對美洲新大陸以及東西方新航路的一系列重要發現,促進瞭歐洲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的轉變。

  社會經濟原因和歷史背景 地理大發現是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已經出現瞭資本主義關係的萌芽、社會生產力有瞭較大發展的條件下發生的。促成這些重大發現的主要原因是:①社會經濟的發展激起瞭歐洲國傢對貴重金屬的追逐。在14~15世紀,隨著商品貨幣關係的不斷發展,市場上的商商品流通量日趨增加,要求相應地增加作為流通手段的金銀貨幣量,以適應工商業發展的要求。當時的專制國傢和封建貴族,為瞭滿足龐大的政府開支和私人耗費,也急需開辟新的財源。但是在此期間,歐洲國傢的金銀開采量正在逐漸減少,因東西方貿易的長期入超而外流的金銀卻連年增加,這就使得歐洲貴金屬匱乏的情況更加嚴重起來。因此,熾烈的“黃金渴望”便成瞭歐洲國傢積極從事海外探險活動的巨大動力。②東西方貿易的危機直接推動瞭對新商路的探索。許多世紀以來,歐洲對東方國傢的貿易,都是由意大利商人通過阿拉伯人的中介而進行的,東西方貿易的商路都要經過地中海地區。但在15世紀中期,由於土耳其的興起和擴張,特別是在1453年土耳其人占領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佈爾)之後,地中海東部的貿易通道受到嚴重阻礙,這就促使歐洲商人必須迅速探尋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③封建主義的危機加強瞭西歐封建主對海外地區的掠奪。15世紀末期,歐洲封建制度的內在矛盾日益深化,封建領地經濟日趨衰敗,許多瀕於破產的貴族領主為瞭尋求出路,都寄希望於軍事冒險活動。而封建王朝為瞭維護專制統治,改善財政狀況,也企圖通過對外掠奪來擺脫困境。於是,大規模的海外探險活動就在國傢的支持下紛紛組織起來。

  前提條件 15世紀時,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為當時的探險事業提供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奠定瞭地理大發現所必需的物質基礎。而在此期間西歐國傢專制主義的加強,使封建王朝能夠運用統一國傢的力量來進行大規模的海外擴張活動,又為地理大發現提供瞭必要的政治前提。在科學技術方面,與海上探險特別有關的造船和航海技術有瞭提高,天文地理知識得到瞭推廣。新型的輕便多桅帆船的出現,指南針、觀象儀的普遍使用,“地圓學說”的廣泛流行和地圖繪制的日趨精確,這些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構成瞭地理大發現的技術前提。

  基本過程 在進行海外探索的活動中,西歐大多數國傢都是積極的參加者。但在初期,走在最前列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這是因為西、葡兩國的沿海城市商業已有較大發展,它們與壟斷東方貿易的意大利商人之間,一直存在著深刻的矛盾。而且,兩國在15世紀末都完成瞭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專制王朝有足夠的力量組織遠航。再加上它們地處歐洲西南端,面臨大西洋,占據瞭最有利的地理位置,致使西、葡兩國成為最早的殖民者。

  地理大發現的全部過程,包括瞭歐洲國傢許多次探險活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其中,最主要的發現是1492年C.哥倫佈(1451~1506)發現美洲新大陸(見彩圖),1498年伽馬(一譯達·伽馬,約1460~1524)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以及1519年F.de麥哲倫(約1480~1521)的環球航行。

1492年12月6日,哥倫佈在他發現並命名的西班牙島(今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登陸

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

  經濟後果 地理大發現對於歐洲社會經濟的影響很大,其主要後果是:①使歐洲的商業發生瞭巨大的變革。新航路和新大陸的發現,迅速擴大瞭歐洲對外貿易的地域,商品種類和貿易額急劇增加。原來的貿易中心逐漸由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威尼斯、熱那亞和佛羅倫薩等意大利城市的商業地位急劇衰落,代之而起的是葡萄牙的裡斯本、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和尼德蘭的安特衛普。歐洲商業的性質和經營方式都發生瞭變化,商業資產階級的經濟力量也空前膨脹起來(見歐洲16世紀商業革命)。②大量金銀流入歐洲,造成商品價格猛烈上漲,影響到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加速瞭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見歐洲16世紀價格革命)。③引起瞭對美洲、非洲和亞洲人民的直接奴役和掠奪,由此奠定瞭以野蠻暴力為基礎的近代殖民制度。歐洲國傢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是荷蘭、英國和法國的殖民者從殖民地掠取到巨額財富(見西歐16~18世紀的海外殖民掠奪)。總之,地理大發現推動瞭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從16世紀起,西歐資本主義開始進入資本原始積累和工場手工業大發展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