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傢。字次亮,江西瑞金人。清光緒時曾任戶部員外郎、刑部郎中、軍機處章京等職。他在青少年時期,即留心當世之務,謀求抵禦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實現祖國獨立富強之道。甲午戰爭(1894)後,他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一道組織“強學會”,參加瞭變法維新運動。著作有《庸書》、《續富國策》。

  陳熾在《庸書》中提出瞭學習西法,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續富國策》則是一部關於經濟問題的專書,分《農書》、《礦礦書》、《工書》、《商書》四卷,提出瞭更為詳盡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具體方案。陳熾還期望《續富國策》能象A.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那樣對經濟發展發生巨大影響,以使中國“他日富甲環瀛,踵英而起”(《續富國策·自敘》),表現出他熱切希望祖國繁榮富強的愛國思想。

  陳熾對商、工、農、礦等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作出瞭一些理論性的分析。他指出,中國古代理財隻有把百姓的財產轉移到國庫中來的“移財”與“奪財”,而根本不懂“生財之道”。“生財之道”是“地上本無是物,人間本無是財,而今忽有之”(《自敘》)。這表明,他已開始把財富的生產同財富的分配區別開來。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他把農、礦、工各業看作是商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明確提出瞭“商之本在農”、“商之源在礦”、“商之體用在工”(《創立商部說》)的論斷。這顯然比薛福成、鄭觀應的“商握四民之綱領”的提法大大前進瞭一步。但他仍未能擺脫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傢們的重商傾向,仍然以“振興商務”作為發展資本主義國民經濟的口號。

  陳熾對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進行瞭尖銳的批判。他駁斥瞭地主階級頑固派以貴義賤利的封建正統經濟思想教條為依據,來反對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言論,指責這是假借“義”的美名來維護封建統治勢力的特權和既得利益,是企圖把利“私之於一身”而禁止別人"言利"的一種“網利之方”(《攻金之工說》)。他揭露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取得的協定關稅、內河航行等特權,指責清朝廷把這些權利給予帝國主義侵略者是“開門揖盜”(《庸書·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