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對牆擊球的一種球類運動(圖1)。球牆有1面牆、3面牆和4面牆3種。牆手球起源於16世紀的愛爾蘭。19世紀80年代,愛爾蘭移民把牆手球傳到瞭美國。1886年,愛爾蘭和美國之間進行瞭最早的一場牆手球比賽。20世紀20年代,牆手球也傳到瞭中國,最早開展這項活動的是河北通州協和書院,當時隻有1面牆的。以後,以清華大學和北京匯文中學等,都作為課外活動開展過。

  比賽分單打和雙打。運動員戴分指手套進行比賽。發球員站在發球區內,先拋拋球落地,等球反彈起,用手向墻擊出,使球由墻上碰回落在接球線後方,接球員才能回擊。除發球和接發球外,隻要球從前墻碰回,落地或不落地,均可回擊。但每次擊球必須使球先觸前墻。碰回的球,隻許落地1次。擊打的球不先觸前墻,或球落地2次或2次以上才擊球者,都算失誤。接球員失誤,發球員得1分。發球員失誤,則失去發球權,換由對方發球。隻有發球方贏球才能得分。每局21分,3局2勝。

圖2 墻手球場地規格圖

  規則規定,接球員接發球時,必須站在接球線後1.52米的范圍內。在比賽進行中不限制站立位置,但雙方運動員均不得有礙對方擊球的行為。發球員發球過近或過偏、過遠,可再補發球1次。如發球時拋球落地3次,發球時擊球不中或發球不到前墻等,判為發球失誤,不得再補發球,立即換由對方發球。雙打發球時,發球員的同伴,應站在靠邊線的規定45厘米候球區內。

  球場長13.71米,寬6.10米,正面墻和四周墻都是高6.10米。球用黑色橡膠制成,直徑4.8厘米,重量62.01克(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