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拳術之一。拳傢講究“三華貫一”,“ 三華”是指精、氣、神,華拳因而得名。

  華拳的內容有徒手、器械、單練、對練。1~12路華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拳術套路。這些套路多由踢、打、摔、拿等攻守格鬥動作,按照攻防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規律組成。經常練華拳,能訓練人的格鬥技能,對人體各部肌肉的發展、關節的靈活、韌帶的伸張和強固,以及平衡器官、中樞神經的協調機能有良好作用。

  華拳有下列7個特特點:①形體工整。勢式要求齊正、勻稱、嚴整。② 遒勁有力。動作勢式講究運用“撐、拔、張、展、鉤、扣、翹、相、蹦、頂、塌、收、沉”等“骨法”,亦即“五體”(軀幹、上肢、下肢)要骨梗強壯,雄健渾厚。③心動形隨。強調心志的內在作用,認為內外合才能勁力遒健,動有意向,因之運動時總是“心在勢前,勢居心後”。④陰陽分清。強調矛盾的雙方要相輔相成,認為隻有使“陰陽二氣”協調起來,才能產生“神”的功用,因之對動靜、虛實、剛柔、快慢、伸縮、張弛、抑揚、頓挫、輕重、起伏、內外、上下、正偏、左右等對立因素,在運動中十分註意掌握。⑤勢勢連貫。練法上強調“連綿相屬,氣脈不斷”。所謂“連”,是在一招一勢之間必須做到“形斷意連”、“勢斷氣連”,運用內在的心志活動和眼神把前後動作的意向連接起來,使之勢勢相連,貫串一氣。⑥動迅靜定。華拳有招有勢,“勢為守,屬陰,主靜;招為攻,屬陽,主動”。拳法要“動如奔獺,靜如潛魚”,“進如風雨,退若山嶽”,動迅靜定,有節有序。⑦善調氣息。重視呼吸調節,其法有“提、托、聚、沉”4種。在一般情況下,由低動作進入高動作或做騰空跳躍動作時,運用“提”法;在高式或低式的靜止性動作出現時,運用“托”法;在剛脆、短促有力的動作出現時,運用“聚”法;由高動作進入到低動作時,則運用“沉”法。這些調節呼吸的方法,隨著動作的變化自然地運用,而不是故意做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華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的項目,並曾先後整理出版《一路華拳》、《二路華拳》、《三路華拳》、《四路華拳》4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