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流傳的一種健身防病體操,共有8節。八段錦最早見於宋人洪邁所著《夷堅志》。據該書記載:北宋政和七年(1117)有人“效方士熊經鳥伸之術”,“嘗以夜半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南宋曾慥《道樞》載有8節動作的名目,這些名目與今天所流傳的8節名目大抵相似。可見,八段錦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見宋遼金元體育)。八段錦每節動作歌訣既表明動作術式,又指出瞭它對人體的作用和有助於防治哪些疾病。在練法上要求肢體運動與吐納(呼吸)、意念等活動結合進行,因因而具有中國傳統導引術的特點。

  八段錦經過歷代相傳,形成瞭很多流派。不僅在動作節數上有多有少,如四段錦、八段錦、十二段錦、十六段錦等,而且在練功的姿勢上也有所不同,如有站式和坐式之分,在動作風格上也有南派、北派之別。南派動作以柔為主,法簡而易學,又名文八段。北派動作以剛為主,多用馬步,術繁而難練,又名武八段。八段錦動作簡練,歌訣明快,易懂易學,運動量可大可小,男女老少皆宜,既可單練,也可集體練,不受氣候、季節、場地、器材的限制。八段錦最常見的歌訣是:①兩手擎天理三焦;②左右開弓似射雕;③調理脾胃單舉手;④五勞七傷往後瞧;⑤搖頭擺尾去心火;⑥兩手攀足固腎腰;⑦攥拳怒目增氣力;⑧背後七顛百病消。常見的坐式八段錦列舉如下:①手抱昆侖;②天柱微震;③托天按頂;④手攀腳心;⑤臂轉車輪;⑥左右開弓;⑦交替沖拳;⑧叩擊全身。現在,中國醫療單位已將八段錦廣泛運用於防治各種疾病的醫療體操中,一般群眾則紛紛參照八段錦編造各種健身操從事鍛煉。